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0.10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成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通行的說法。《新唐書.卷二○○.儒學傳下.啖助傳.贊曰》:「徒令後生穿鑿詭辨,前人,捨成說,而自為紛紛。」
錮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與主人家族相處良好,則會被收為妾;如果婢女日後出嫁,聘金則歸主人所有。而清代臺灣社會蓄婢最為人所病的,就是主人會終身禁錮婢女,不幫她們選擇婚配對象。根據《重修鳳山縣志》記載,「臺俗,女婢多過期不遣,深可憫惻」,明確地指出臺灣社會錮婢的風氣。而被轉賣的婢女,也只能繼續在新主人家中工作到老,福建巡撫王凱泰詩中所寫「少小為奴今老大,星星霜鬢尚盤鴉」,可說是這些被禁錮婢女的寫照。為了遏止錮婢陋習,官方開始嚴禁終身禁錮婢女,而有「錮婢示禁碑」的產生。清代所立「錮婢示禁碑」現存四件,除了〈嚴禁蓄養婢女不為擇配碑記〉在宜蘭縣境內...
厚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知羞恥。《荀子.解蔽》:「厚顏而忍,無正而恣睢。」《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豈可使芳杜厚顏、薜荔無恥」
口快心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直口快」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文天祥〈紀事詩序〉(據《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三.指南錄》引)正月二十日,至北營,適與文煥同坐,予不與語。越二日,予不得回闕,虜酋失信,盛氣不可止。文煥與諸酋,勸予坐野中以少遲,一二日即入城,皆紿辭也。先是,予赴平江,入疏言:「叛逆遺孽,不當待以姑息,乞舉春秋誅亂賊之法。」意指呂師孟,朝廷不能行,至是。文煥云:「丞相何故罵煥以亂賊?」予謂:「國家不幸至今日,汝為罪魁,汝非亂賊而誰?三尺童子皆罵汝,何獨我哉?」煥云:「襄守六年不救!」予謂:「力窮援絕,死以報國,可也。汝愛身惜妻子,既負國,又隤家聲。今合族為逆,萬世之賊臣也。」孟在傍甚忿,直前云:「丞相...
不值一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一錢不值」。見「一錢不值」條。01.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一九.臺省.御史大夫被論》:「此兩公俱以直臣起家致大位,晚途遭,不值一錢,憲體至是掃地矣。」 
因變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御馯馬也。昔者,神農無制令而民從,唐虞有制令而無刑罰,夏后氏不負言,殷人誓,周人盟。逮至當今之世,忍而輕辱,貪得而寡羞,欲以神農之道治之,則其亂必矣。伯成子高辭為諸侯而耕,天下高之。今之時人,辭官而隱處,為鄉邑之下,豈可同哉!古之兵,弓劍而已矣,槽矛無擊,脩戟無刺。晚世之兵,隆衝以攻,渠幨以守,連弩以射,銷車以鬥。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於古為義,於今為笑。古之所以為榮者,今之所以為辱也。古之所以為治者,今之所以為亂也。夫神農、伏羲,不施賞罰而民不為非,然而立政者不能廢法而治民。舜執干戚而服有苗,然而征伐者不能釋甲兵而制彊暴。由此觀之,法度1>者,所以論民俗而節2>緩急也;器械者,因時...
郭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創作《屈原》等六部政治批判劇,名震一時。1949年以後,他擔任一系列政府高級職位,同時亦有大量遭人病的詩作和劇作在身後問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郭沫若長期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文聯主席兩職位,並曾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委員、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等職。1951年郭沫若獲頒蘇聯列寧和平獎;同年4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郭沫若的文章《反社會主義的胡風綱領》,對胡風的三十萬言書進行逐一批判。1958年郭沫若重新...
一丁不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韋雍2>、張宗厚3>數輩,復輕肆嗜酒,常夜飲醉歸,燭火滿街,前後呵叱4>,薊5>人所不習之事。又雍等責吏卒,多以反虜名之,謂軍士曰:「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6>力弓,不如識一丁字。」軍中以意氣自負,深恨之。 〔注解〕 (1) 從事︰職官名。漢刺史佐吏,通稱為州從事,歷代因其制,宋廢。 (2) 韋雍:唐朝人,生卒年不詳。曾為太子賓客。張弘靖為幽州節度使時,其為觀察判官,攝監察御史。主政其間,與張弘靖多改習俗,引起當地居民不滿,憤而起亂,遭叛民捕殺。 (3) 張宗厚:唐朝人,生卒年不詳。為張弘靖任幽州節度使之從官,與韋雍等俱遭叛民殺害。 (4) 呵叱:大聲責罵。叱,音ㄔˋ。 (5) ...
玉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宮闕。《楚辭.劉向.九歎.怨思》:「背玉門以奔鶩兮,蹇離尤而干。」
隨時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御馯馬也。昔者,神農無制令而民從,唐虞有制令而無刑罰,夏后氏不負言,殷人誓,周人盟。逮至當今之世,忍而輕辱,貪得而寡羞,欲以神農之道治之,則其亂必矣。伯成子高辭為諸侯而耕,天下高之。今之時人,辭官而隱處,為鄉邑之下,豈可同哉!古之兵,弓劍而已矣,槽矛無擊,脩戟無刺。晚世之兵,隆衝以攻,渠幨以守,連弩以射,銷車以鬥。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於古為義,於今為笑。古之所以為榮者,今之所以為辱也。古之所以為治者,今之所以為亂也。夫神農、伏羲,不施賞罰而民不為非,然而立政者不能廢法而治民。舜執干戚而服有苗,然而征伐者不能釋甲兵而制彊暴。由此觀之,法度1>者,所以論民俗而節2>緩急也;器械者,因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