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界線(Boundarie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庭/個體需面臨相當大的壓力下,家人才會注意到彼此的需求以及調整彼此的關係。Minuchin認為清楚地認定界線類別是不容易的,次系統間的界線也是對應 (reciprocal)的關係。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界線英文關鍵字:Boundaries 參考資料1. 樊雪春、樊雪梅、凃冠如、樊蓉(2009)。諮商輔導學辭典。台北:五南。p.182. 崔詠欣、黃庭偉、王依婷(2012)。初探家庭次系統中的婚姻、親職、親子次系統之交織關係。家庭教育雙月刊,(37),41-53。
成長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rotzer,1977)關於成長團體的組成、方式與名稱,目前仍有許多不多意見,不過對團體的目標與認定,卻傾向於一致的。 種類最常見的成長團體是訓練團體、會心團體、敏感度訓練團體及學習團體。 1. 訓練團體訓練團體為Lewin於1946年與其他同事所主持的訓練方案時,所發現訓練人際技巧的方法方。Lewin過世後,同事們先後成立基本社交訓練團體及設立國家訓練實驗室,繼續研究團體動力與團體過程,此後訓練團體就從美國各地發散,而這也是小團體最早所使用的名稱。 2. 會心團體會心團體是由許多為社會學家與心理學家努力的貢獻,尤其...
溥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64年):1963年,李文達執筆於定稿。1964年,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後發生著作權糾紛,法院裁決認定溥儀為《我的前半生》一書的作者,並享有該書的著作權。完整版(2007):1964年,所出版的《我的前半生》(定本)一書中,因當時社會環境和諸多政治原因所致,原稿被刪除了16萬字。2007年,所出版的《我的前半生》(全本)將刪除內容全部還原,溥儀在改造過程中的情況、溥儀的打油詩以及占卜的卦辭等內容將首次與讀者見面。˙《溥儀跟他的五個女人》:1993/07/15,徐虹,希代出版社,(正體中文)(後來拍成電視連續劇,在台灣東...
道德兩難問題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不關切任何規範(無律期),到懼怕權力和權威而遵守規範(他律期),最後發展到能自動遵守規範和表達他所認定的規範(自律期),此時不會盲目迷信權威,行無對錯不僅視其行為後果,且考慮當事人的行為動機。柯柏格承襲皮亞傑的觀點並加以發揚光大,進而提出三時期六階段的道德發展理論,第一期為道德成規前期(preconventional level)約從幼稚園到小學低中年級,又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避罰犯服從導向(避免處罰服從規範),第二階段為相對功利導向(為行為後果得到獎勵而遵守規範);第二期為道德循規期(conventional l...
性情中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感真實的人。《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認定了姑娘是個性情中人,所以也把性情來感動他。」
傅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修為傅科晚期提出了「自我的技藝」、「生存美學」,對於現今的道德教育提供另一種可行採用的途徑。傅科所認定的道德修為方式有別於西方傳統的Aristotle和Kant的模式,只有一些些重疊之處。這些道德修為的方法就像規訓權力,所用的方法也是非常普通,並無任何新奇之處,但仍有參考的地方。計有:(1)聆聽;(2)說真話;(3)閱讀;(4)書寫;(5)坦率;(6)良心檢查等六項。 結語以上簡要說明傅科規訓權力的概念和自我的技藝,在當前教育活動可應用之處。從潛在課程來理解規訓權力可幫助我們理解到教育活動的隱為之處。而自我的技藝不只是...
現代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的斷裂點,並用以概略指出在前現代和現代性的跨越之際,社會的特性產生了較為明顯的改變。而一般較廣泛的認定是,自文藝復興以人為本的思維開始,直到今日都稱為現代;若更狹義的學界定義則是自十七、十八世紀以降,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等..,所帶來諸多的自由解放的思維、生產模式的遽變,最終形構而成當今錯綜複雜的社會,即稱為「現代社會」或具有「現代性」。(註1) 特徵而社會學基本認為現代社會,可概略分為受到下列五點所影響、結構。一、 民族國家民族國家在美、法獨立後逐漸成為主要的政府形態,民主政治、民族國家、自由主義...
杜納的競爭性流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ntest mobility)。前者觀點存在於傳統社會,認為未來的菁英份子選擇該由現在的菁英份子認定,只有菁英份子能視才擇賢,故菁英團體是固定的,且有早期的淘汰機制篩選菁英份子加以做特殊的教育訓練。後者觀點存在於現代社會,認為每個人獲取菁英地位的起跑點都相同,競爭的規則是大眾皆知,沒有人會受到特殊的差別待遇。且菁英團體之間是相互競爭、可被取代的。
劉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體脫胎於五經。因為劉勰把文體分為二十類,都是在諸經不同特質的標準下,所開拓出寬闊的領域。再者,他也認定經學教化理想藉文藝而落實。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zh-hk/%E5%8A%89%E5%8B%B0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9111201116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100107411
揚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說,強調如實的認識自然現象,並認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駁斥了方士的迷信。在社會倫理上,認定「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2.揚雄後來認為辭賦為「雕蟲篆刻」,「壯夫不為」,轉而研究哲學。仿《論語》作《法言》,模仿《易經》作《太玄》。 著作《法言》、《太玄》、《方言》 評價1.張衡稱他「妙極道術」。2.朱熹認為他「拙底工夫」。《資料取自於網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