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1.90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所顧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什麼都不懼怕顧忌。《魏書.卷七七.高崇傳》:「諫諍極言,無所顧憚。」《周書.卷七.宣帝紀》:「唯自尊崇,無所顧憚。國典朝儀,率情變改。」也作「無所畏忌」。
廷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子在朝廷上對國君公開諫諍。《北史.卷一八.魏景穆十二王列傳下.安定王休》:「當獻文將禪,可謂國之大節,康王毅然廷諍,德音孔昭,一言興邦,斯之謂歟!」唐.杜甫〈壯遊〉詩:「斯時伏青蒲,廷諍守御床。」
擲刀對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魏藩屬公孫淵暗通吳主孫權,孫權欲拜為燕王,大臣張昭極力勸阻,孫權案刀怒斥,張昭乃動之以二代之情,涕泣橫流,孫權遂擲刀於地而與之對泣。見《三國志.卷五二.吳書.張昭傳》。後乃用來稱許直言諫諍的人。
指日而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經上書論說當時士大夫的人品頹弊,每以苟合偷安為明智之舉,而不願正言直諫。又上書論皇帝用人,應該重視諫諍之臣,並以他們做為自己的耳目。司馬光本以為自己會因此受到責難,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沒有怪罪他,還派遺使者向他請教當今朝政得失。因此司馬光感到十分欣慰,認為進諫之路已經開啟,如此一來,天下太平之日不久即將到來。後來「指日可待」被用來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
汲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汲黯性情剛直,敢於漢武帝面前諫諍。見《漢書.卷五○.汲黯傳》。後世稱諍臣為「汲直」。《漢書.卷六四下.賈捐之傳》:「置之爭臣,則汲直。」顏師古注引張晏曰:「汲黯方直,故世謂之汲直。」唐.張說〈岐州刺史平原男陸君墓誌銘〉:「汲直謝病,秦和不醫。」
仗馬無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諫官只領俸祿而不敢諫諍
厭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厭煩而引以為苦。《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孟嘗傳》:「上虞有寡婦至孝養姑。姑年老壽終,夫女弟先懷嫌忌,乃誣婦厭苦供養,加鴆其母,列訟縣庭。」唐.韓愈《順宗實錄四》:「李泌為相,舉為諫議大夫,拜官不辭,……能自苦刻,不樂名利,必諫諍死職下,咸畏憚之。既至,諸諫官紛紛言事,細碎無不聞達,天子益厭苦之。」
犯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冒犯龍鱗。比喻直言諫諍。《陳書.卷六.後主本紀》:「而世無抵角,時鮮犯鱗,渭橋驚馬,弗聞廷爭,桃林逸牛,未見其旨。」唐.許渾〈宣城贈蕭兵曹〉詩:「客道恥搖尾,皇恩寬犯鱗。」
百諫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人靳東發曾蒐集古今諫諍百事繪畫成圖,稱為「百諫圖」。宋.鄧椿《畫繼.卷四.搢紳韋布》:「靳東發,字茂遠,其高祖太尉即射撻覽者,官止敘倅,其性多能,尤工畫藝,人目之為『靳百會』。近世畫手,少作故事人物,頗失古人規諫之意,茂遠獨集古今諫諍百事以為圖,號『百諫圖』,誠可尚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