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拿班做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裝腔作勢」。見「裝腔作勢」條。01.《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三:「他這妻子姓蘇,也不平常的人。原是一個娼家女子,模樣也只中中,卻是拿班做勢,不肯輕易見客。」02.《黑籍冤魂》第八回:「這錢師爺看見東翁來,要裝些身價,曉得吳瑞庵燒了案卷,功名決計不保,所拿班做勢的,不肯一請就去。」 
拿三撇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裝腔作勢,故意刁難,以提高自己的身價。《紅樓夢》第六二回:「倘或中那孔雀褂子再燒個窟窿,你去了,誰可會補呢!你倒別和我拿三撇四的。」
千金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諾千金」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諾千金」原作「季布一諾」。據《史記.卷一○○.季布欒布列傳.季布》載,漢代初年有一位叫季布的人,他樂於助人,很講信用,凡是答應過的事,一定會設法辦到,因此享有盛名。當時有一名叫曹丘生的楚人,好以財物結交有權勢的官員,藉以抬高自己的身價。他聽說季布作了大官,就請求竇長君介紹他去見季布。但是竇長君跟曹丘生說季布不喜歡他,勸他不要去,但曹丘生還是央求竇長君寫介紹信,竇長君勉為其難地答應。曹丘生拿了介紹信就馬上去拜訪季布,見到季布後,就深深作揖,並且說:「楚人有一句諺語說:『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你在梁、楚一帶的名聲之所以能這麼大,都是我幫你傳揚的...
可又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別人所說的話表示異議或加重語氣之詞。猶如現在口語的「這可怪了」、「那奇怪了」。《醒世恆言.卷三三.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可又來!我的父親昨日明明把十五貫錢與他馱來作本,養贍妻小,他豈有哄你說是典來身價之理?」《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可又來!你不曾去過,怎麼得知道?」
蝦蟆跳在戥盤子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自稱自贊。戥是一種小型的秤,通常用來秤金銀珠寶或重量較輕的東西。此句諷刺人自我贊賞,自抬身價。《負曝閑談》第二九回:「尹仁道:『我這腦袋還推板嗎?』胡麗井在旁插嘴道:『這可成了蝦蟆跳在戥盤子裡──自稱自贊了。』」
巴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證據、根據。《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那府尹喝道:『胡說!這十五貫錢,分明是是他丈人與女婿的,你卻說是典你的身價,眼見沒巴臂的說話了!』」也作「把柄」。
沒巴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來由、沒根據。《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胡說!這十五貫錢分明是他丈人與女婿的,你卻說是你典的身價,眼見的沒巴臂的說話了。」也作「沒巴鼻」。
扛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平方言。比喻自抬身價,不肯屈就人意。也作「扛臉兒」。
光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身價。《隋書.卷五七.盧思道傳》:「皆分庭致禮,倒屣相接,翦拂吹噓,長其光價。」唐.韓愈〈石鼓歌〉:「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
2.顯揚其身價。《北史.卷一○○.序傳》:「汲弔後生,為其光價,四方才子,咸宗附之。」
觀音山轎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人抬人。以轎夫用轎子抬人上山比喻人互相捧場,互抬身價。《通俗常言疏證.交際.觀音山轎子人抬人》引《白羅衫劇》:「觀音山轎子人抬人,你叫我馬大爺,我自然叫你李二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