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賢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對弟或年幼者的敬稱。《三國演義》第三四回:「昔日悔不聽賢弟之言,失此好機會。」《通俗常言疏證.家族.賢弟》引《通俗編》:「今人稱人弟曰令弟,稱其弟曰賢弟。」
金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妄言。比喻言語的重要。《通俗編.言笑》:「啟金口,……家語,周朝有金人,三緘其口,故後人以不妄言者為金口也。」
甘瓜苦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瓜果甜美而瓜蒂味苦,比喻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通俗編.草木》:「《埤雅》引《墨子》:『甘瓜苦蒂,天下無全美也。』」也作「甘瓜抱苦蒂」。
撮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變戲法。《通俗編.俳優》:「撮弄亦名手技。即俚俗所謂做戲法也。」
剝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輕輕敲打門戶的聲音。《通俗編.聲音》:「高適詩:『豈有白衣來剝啄。』剝啄,叩門聲也。」
好好先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司馬徽不道人短,與人交談,不論美惡皆言好,今人稱「好好先生」本於此。見《通俗編.品目》。後稱為人平和,不議論別人是非的人。如:「老陳為人隨和,凡事不和別人計較,是大家公認的好好先生。」亦稱不分是非,到處討好但求相安無事的人。多含貶義。《金瓶梅》第二○回:「今後姐姐,他行的事,你休要攔他,料姐夫他也不肯差了,落得你不做好好先生,纔顯出你賢德來。」《儒林外史》第六回:「我們沒來由今日為他得罪嚴老大,老虎頭上撲蒼蠅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打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繪畫上指先定底部。《通俗編.品目》引元.湯垕《畫論》:「畫有十三科,山水打頭,界畫打底。」
桃園三結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中結為異姓兄弟的故事。參見「桃園結義」條。《通俗常言疏證.交際.桃園三結義引通俗編》:「蜀志關羽傳:『先主與羽、飛二人,寢則同床,思若兄弟。』按世俗桃園三結義之說,由此敷演。」
龍生九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傳說龍生的九條小龍,外貌性情皆有所不同。比喻人各有所好,不全然相同。《通俗編.禽魚》引《升庵外集》:「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物體墮落的聲音。《通俗編.聲音引韓詩外傳》:「闟然投鐮于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