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40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備忘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國際外交的非正式文件。主要在提醒對方,不要忘了某事件的各要點,及幫助己方在作口頭說明時勿有遺漏。提出備忘錄,係由代表親自面交對方,在文件上簽下時間、地點即可。其性質較照會簡單。
纖悉無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詳盡,連最微小的部分都沒有遺漏。唐.李珏〈故丞相太子少師贈太尉牛公神道碑銘.序〉:「自嬰疾至于捐館,譚笑言語,宴居自若,口占理命,纖悉無遺。」《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廳上下電氣燈點的雪亮,望到地下去,纖悉無遺。」也作「纖芥不遺」。
迪卡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間並不遵循一種自然順序的事物中,假設有一種秩序。❹將所有的案例一一枚舉,逐項審查,確保沒有任何疏失或遺漏。 知識論知識的來源,捨棄觀察和從視覺、嗅覺、聽覺及觸覺而來的資料,由邏輯及數學前提與經過嚴格演繹證明來建立的一套普遍的科學體系。天賦觀念才是最可靠的,才是真理性知識的來源。笛卡兒否定了所有透過經驗而得到的知識(後天所得的知識),認為唯有先天的,不透過經驗便獲得的觀念,天賦觀念可以透過演繹的方法將整個知識的體系建立起來。 教育觀一、 教育主張:學校教育中,師生應勇於懷疑、精於批判,站不住腳的學說自會就此消聲匿跡,藉此尋...
纖芥不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詳盡,連最微小的部分都沒有遺漏。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六.本朝雜記下》:「取唐以來至于吾宋詩頌銘贊,奇編奧錄,窮力討論,纖芥不遺。」也作「纖悉無遺」。
試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嘗試、推測的想。《文明小史》第三○回:「現在你們試想,中國的法律,不但幾千年傳到如今,並且經過本朝幾位聖人考究過的,細密到極處,還有什麼遺漏要改嗎?」
周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周全。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聖人之言,本自周遍,但有問難的人,胸中窒礙,聖人被他一難,發揮得愈加精神。」清.釆蘅子《蟲鳴漫錄》卷二:「稍有遺漏為大不合禮,群起而責之,必兢兢焉,冥搜積想,務期周遍而後已。」
珠沉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曾說觀察一個人的過錯,就可以知道他的人格品行。今日我見你的表現,而國家不能重用你,你可以說是遺漏在滄海裡的一顆明珠啊!」閻立本就薦舉他為并州法曹參軍。狄仁傑一生忠於唐室,勤於吏職,政績頗著,又剛正不阿,敢於直諫,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及人民的擁戴,終能上承貞觀,下繼開元,為唐朝開展另一個盛世。後來原文中的「滄海遺珠」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被埋沒的人才或珍貴事物。   如果單就「遺珠」的典故來看,那在《莊子.天地》裡頭就已經有一則關於「遺珠」的寓言。傳說黃帝到赤水北方遊歷,在路上遺失了寶珠,便派出足智多謀的知去尋找,結果沒有找到;於是又派眼明手快的離朱和喫詬去尋找,還是沒有找到;最後黃帝沒法子,...
不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遺漏。《紅樓夢》第二三回:「偶然兩句只吹到耳內,明明白白,一字不落。」
漏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遺漏失去。如:「漏失良機」。
一十一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五一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一五一十」本指計數的動作。舊時數銅錢,習慣以五枚銅錢為一個計數單位,便不容易有遺漏或數錯的情形。後來也用來形容數算的仔細。例如在所引典源《醒世姻緣傳》第三四回中,狄員外說到官員收賄的情形十分嚴重,甚至一五一十的仔細數算著要錢,如果不肯給,就會遭到不合理的刑求。在《儒林外史》第五○回:「等他官司贏了來,得了缺,叫他一五一十算了來還你。」亦是同樣的用法。(二)「一五一十」是指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說出來。如所引典源《水滸傳》第二四回中,武大臥病在床,又發現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姦情,十分生氣,卻又莫可奈何,便告誡潘金蓮,她應該善盡妻子的責任,照顧他的病情,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