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望眼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白居易〈江樓夜吟元九律詩成三十韻〉詩。 (2) 元輔:朝廷重臣,亦專指宰相。 (3) 秉鈞:比喻執掌國政。「秉」,執持;「鈞」,製作陶器所用的轉輪。 (4) 鎩翮:ㄕㄚ ㄏㄜˊ。折傷羽莖,比喻不得志。 (5) 聯翩:形容連續不斷的樣子。 (6) 禁掖:宮中旁殿,亦泛稱宮廷。 (7) 青蒲:指天子內庭。因其地上有青色蒲席,故稱青蒲。 (8) 原憲:西元前515∼?,字子思,又稱原思,春秋魯人,一說宋人。孔子弟子,清靜守節,安貧樂道,孔子相魯時,嘗為邑宰,後隱於衛。 (9) 伏虔:即服虔,初名重,又名祇,字子慎,生卒年不詳。東漢河南人。以經學...
禍生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禍起蕭牆」。見「禍起蕭牆」條。01.《封神演義》第三五回:「豈知禍生蕭牆,元旦災來,反了股肱重臣,追之不及。」02.明.沈鯨《雙珠記》第四四齣:「我爹爹被人誣陷呵,狐媚妄侵,鵰喙交攻,驀地禍生蕭牆。」
攜幼扶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民眾群聚結隊而行。《淮南子.詮言》:「泰王亶父處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幣珠玉而不聽,乃謝耆老而徙岐周,百姓攜幼扶老而從之,遂成國焉。」《漢書.卷六四上.嚴助傳》:「陛下若欲來內,處之中國,使重臣臨存,施德垂賞以招致之,此必攜幼扶老以歸聖德。」也作「扶老攜幼」。
劍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臣的地位尊貴顯達,皇帝特許上殿時可不解佩劍,不脫履,以表示殊榮。唐.錢起〈陪郭常侍令公東亭宴集〉詩:「盛業山河列,重名劍履榮。」《三國演義》第四回:「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
楹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地位重要的棟梁之才。漢.蔡邕〈薦太尉董卓可相國并自乞閒冗章〉:「輔佐重臣,國之楹棟。」
敕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重臣死亡,帝王差遣宮中內侍,監護喪事,稱為「敕葬」。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九:「貴臣有疾宣醫,及物故敕葬,本以為恩。然中使挾御醫至,凡藥必服,其家不敢問,蓋有為醫所誤者。敕葬則喪家所費,至傾竭貲貨,其地又未必善也,故都下諺曰:『宣醫納命,敕葬破家。』」
遣唐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奈良王朝,羨慕唐朝文物之盛,迭遣重臣名宿,渡華留學,採唐政法、文教,移植於其國,稱為「遣唐使」。後遂為各代的定制;唐末,中國亂起,始罷遣。
倨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高傲的態度接見。明.凌濛初《紅拂記.楔子》:「公為帝室重臣,須以收羅豪傑為心,不宜倨見賓客。」
外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外宣揚。隋.盧思道〈勞生論〉:「方邵重臣,外揚武節。」
臨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來問候或諮詢。《漢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李尋》:「不忘疏賤之臣,幸使重臣臨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