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巖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重臣。宋.曾鞏〈與北京韓侍中啟一〉:「自避遠於煩機,久淹回於外服,宜從巖石之望,趣正袞衣之歸。」宋.蘇舜欽〈聞京尹范希文等謫官〉詩:「大議搖巖石,危言犯采旒。」
擲鼠忌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也不會遭受黥面割鼻這樣的刑罰。這種種舉措,都是因為大家尊重、敬愛皇上,怕若施加刑懲於這些親近皇上的重臣,會使皇上一併有受辱的感覺啊!賈誼所說的這段話,是把皇上比喻成珍貴的器物,而把四周的奸佞大臣比喻成有害的老鼠,完全圍繞著「欲投鼠而忌器」這個諺語來說理。後來「投鼠忌器」被用來比喻欲除害,但因有所顧忌而不敢下手。
侍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秦置五人,往來殿內東廂奏事。漢以為加官,分掌乘輿服物,侍於君王左右,與聞朝政,為皇帝親信重臣。魏晉以後為門下省的長官,到元代時廢除。也稱為「納言」。
事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做事的職權。宋.梅堯臣〈送邵郎中知潭州〉詩:「且諭漢家綏撫厚,莫言湘守事權輕。」《明史.卷三二二.外國傳三.日本傳》:「特遣巡視重臣,盡統海濱諸郡,庶事權歸一,威令易行。」
留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帝王離開京城,命太子或重臣代為守國,稱為「留守」。《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吳國精兵從王,惟獨老弱與太子留守。」《後漢書.卷四四.張禹傳》:「十五年,南巡祠園廟,禹以太尉兼衛尉留守。」
不達時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遷:晉升。 (3) 侍中:職官名。漢以為加官,分掌乘輿服物,侍於君王左右,與聞朝政,為皇帝親信重臣。 (4) 逡巡不荅:退卻徘徊,不作回答。荅,同「答」。逡,音ㄑㄩㄣ。
望眼將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白居易〈江樓夜吟元九律詩成三十韻〉詩。 (2) 元輔:朝廷重臣,亦專指宰相。 (3) 秉鈞:比喻執掌國政。「秉」,執持;「鈞」,製作陶器所用的轉輪。 (4) 鎩翮:ㄕㄚ ㄏㄜˊ。折傷羽莖,比喻不得志。 (5) 聯翩:形容連續不斷的樣子。 (6) 禁掖:宮中旁殿,亦泛稱宮廷。 (7) 青蒲:指天子內庭。因其地上有青色蒲席,故稱青蒲。 (8) 原憲:西元前515∼?,字子思,又稱原思,春秋魯人,一說宋人。孔子弟子,清靜守節,安貧樂道,孔子相魯時,嘗為邑宰,後隱於衛。 (9) 伏虔:即服虔,初名重,又名祇,字子慎,生卒年不詳。東漢河南人。以經學...
不識時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遷:晉升。 (3) 侍中:職官名。漢以為加官,分掌乘輿服物,侍於君王左右,與聞朝政,為皇帝親信重臣。 (4) 逡巡不荅:退卻徘徊,不作回答。荅,同「答」。逡,音ㄑㄩㄣ。
拔刃張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時侍中王望看到這種情形,就大聲嚷嚷說:「大司馬要造反了!」於是董忠馬上就被護衛殺死。因為董忠是輔國重臣,王涉是王莽叔父王根之子,劉歆則是與王莽有幾十年情誼的舊臣,因此王莽不願讓此事傳開,導致內亂。所以當其他將領率領大軍趕至時,大批兵士都拔出劍,弓也上弦,形勢十分緊張。更始將軍史諶告訴大家說:「大司馬董忠得了急性的瘋病,已經把他殺了,現在沒事了,大家可以收兵了。」眼見董忠已死,劉歆、王涉也只有自殺,這場密謀已久的兵變也就這麼失敗了。後來「劍拔弩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形勢緊張或聲勢逼人。(二)南朝梁.袁昂在《古今書評》一書中,評論許多書法家的筆法。其中韋誕是三國魏著名的書法家和製...
惡聲狼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繆』」。後通作「穆」。);秦昭襄王殺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四個國君,都犯了錯殺重臣的過錯,而遭到天下人的非議,被視為昏君,因此『籍於諸侯』。請好好考慮,千萬別濫殺忠良!」但是使者知道胡亥的心意,所以還是把蒙毅殺了。司馬貞看了《史記》,對「籍於諸侯」作了註解:「惡聲狼籍,布於諸國。」就是說那些昏君濫殺忠臣的惡名,遍布各國。後來「聲名狼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名聲非常惡劣。主於「狼藉」一詞,見於《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淳于髡》:「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通俗編.獸畜》引唐.蘇鶚《蘇氏演義》:「狼藉草而臥,去則滅亂;故凡物之縱橫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