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病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疾病而引起的痛苦。唐.白居易〈朝歸書寄元八〉詩:「幸無急病痛,不至苦飢寒。」《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我雖年老,現在並無病痛,飯也喫得,覺也睡得,何必要你追隨左右?」
狂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誇大放肆的言辭。《漢書.卷六八.霍光傳》:「諸儒生多窶人子,遠客飢寒,喜妄說狂言,不避忌諱,大將軍常讎之。」《三國演義》第一三回:「玄德與呂布陪話曰:『劣弟酒後狂言,兄勿見責。』」也作「狂話」、「狂語」。
花移木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窖兒埋在後面牆下。……陳德甫叫出長壽來,三人抱頭哭不住。分付道:「爹娘無奈,賣了你,你在此可也免了些飢寒凍餒,只要曉得人事,敢這家不虧你,我們得便來看你就是。」小孩子不捨爹娘,吊住了,只是哭。陳德甫只得去買些果子來哄住了他,騙了他進去。周秀才夫妻自去了。那賈員外過繼了個兒子,又且放著刁勒1>買的,不費大錢,自得其樂。就叫他做了賈長壽。曉得他已有知覺,不許人在他面前提起一句舊話,也不許他周秀才通消息往來。古古怪怪,防得水洩不通2>。豈知暗地移花接木,已自雙手把人家交還他。 〔注解〕 (1) 刁勒:拐騙強迫。 (2) 水洩不通:形容包圍得極為嚴密。見「水泄不通」。
飽當知人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溫飽之餘,應當想到他人的飢寒。常用來表示執政者應有為民謀福的仁心。《晏子春秋.內篇.諫上》:「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
衣褐懷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褚少孫補衛青傳》:「東郭先生久待詔公車,貧困飢寒,衣蔽履不完。……及其拜為二千石,佩青緺……同官待詔者,等比祖道於都門外,榮華道路,立名當世,此所謂衣褐懷寶者也。」後比喻外表樸陋,卻內藏真才。
貪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圖獲得好處。《資治通鑑.卷一九二.唐紀八.高祖武德九年》:「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紅樓夢》第二三回:「且說寶玉自進園來,心滿意足,再無別項可生貪求之心。」
展卷有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過五十,而窮苦荼毒,以家貧弊,東西遊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僶俛辭世,使汝幼而飢寒耳。常感孺仲賢妻之言,敗絮自擁,何慚兒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鄰靡二仲,室無萊婦,抱茲苦心,良獨罔罔。少年來好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爾有喜。嘗言五六月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陋,日月遂往,緬求在昔,眇然如何。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六.文儒》。〔參考資料〕 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六.文儒》太宗銳意文史,太平興國中,詔李昉、扈蒙、徐鉉、張洎等,門類群書為一千卷,賜名《太平御覽》。又詔昉等撰集野史為太...
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儋為可容納一石穀物的容器,故稱為「儋石」。也有人以為一石為石,二石為儋,指一人能擔的粟米。用來指少量的糧食。晉.陶淵明〈勸農〉詩六章之五:「儋石不儲,飢寒交至。」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往年家儲無儋石,今麥收多十斛矣。」
祖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祖先留傳下來的遺產。元.無名氏《合同文字.楔子》:「哥哥和嫂嫂守著祖業,我和二嫂引著安住孩兒,趁熟走一遭去。」《老殘遊記》第一回:「這老殘既無祖業可守,又無行當可做,自然『飢寒』二字漸漸的相逼來了。」
東尋西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處尋找。《石點頭.卷三.王本立天涯求父》:「撇下妻子,孤苦伶仃,撫養兒子成人,又累他東尋西覓,歷盡飢寒,方得相會。」《醒世恆言.卷三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如今天弄得不尷不尬,心下煩惱連生意也不去做,終日東尋西覓,並無屍首下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