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18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田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生卒年不詳。戰國時齊名臣。西元前二八四年,燕將樂毅破齊,湣王出奔,齊境僅保莒城、即墨。即墨人推田單為將軍抵禦燕軍,田單設計挑撥燕國君臣的信任,鬆懈燕軍的心防,並用火牛攻燕人的不備,終於收復失土,重建齊國。
待勞以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逸待勞」之典源,提供參考。 《孫子.軍爭》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1>,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2>,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3>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注解〕 (1) 惰歸:鬆懈返回。 (2) 譁:音ㄏㄨㄚˊ,大聲喧鬧、吵雜。 (3) 佚:音|ˋ,通「逸」。安閑。
乘其不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就讓他們更自大;而對準備充分的敵人要使其疲勞,對內部和睦的敵人要設法離間他們。總之,就是要趁著敵人鬆懈、沒有防備之時攻擊,趁他們意想不到的時候出兵。兵法的奧妙,就是要應變制宜、看機行事,這是無法事先規定的。後來「出其不意」就被用來指趁人不備,出乎對方意料之外。
常備不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時刻刻防備著,絲毫不敢鬆懈。如:「三軍常備不懈,以確保國家安全。」
螳螂黃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螳螂捕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有一天,莊子在雕陵閒遊,看到一隻奇特的大鳥飛進別人的栗園裡,停在樹上。他不知不覺地被大鳥吸引,提起衣服下襬走進園中,想用彈弓射下大鳥。他走過去,往樹叢裡望,發現有隻蟬躲在樹蔭裡,因為太舒適而鬆懈下來,完全不知道身後有隻螳螂,用樹葉遮蔽,正撲身向前抓牠。那隻螳螂抓到蟬後,得意洋洋的,同樣也沒警覺到身後有隻大鳥,正伸著脖子啄牠。莊子看到這種情形,有所警惕,悟得「利益」與「禍患」相連相倚的道理,於是丟下彈弓,轉身便要離開,但被守園人發現而指責了一頓。此事讓莊子悶悶不樂了三天,並體悟到唯有隨時保有真我,不為外物干擾,才能避於禍害。「螳螂捕蟬」這句成語就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鬆懈緩慢。《荀子.修身》:「少見曰陋,難進曰偍。」
枕戈俟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馳騁沙場。」後來「枕戈待旦」被用來形容殺敵報國之心急切,隨時準備作戰。亦用來形容人全神戒備,絲毫不敢鬆懈
用逸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逸待勞」之典源,提供參考。 《孫子.軍爭》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1>,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2>,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3>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注解〕 (1) 惰歸:鬆懈返回。 (2) 譁:音ㄏㄨㄚˊ,大聲喧鬧、吵雜。 (3) 佚:音|ˋ,通「逸」。安閑。
擊其不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就讓他們更自大;而對準備充分的敵人要使其疲勞,對內部和睦的敵人要設法離間他們。總之,就是要趁著敵人鬆懈、沒有防備之時攻擊,趁他們意想不到的時候出兵。兵法的奧妙,就是要應變制宜、看機行事,這是無法事先規定的。後來「出其不意」就被用來指趁人不備,出乎對方意料之外。
評量標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同學的數學知識,因此應對於全體同學都有高數學的標準,而並非應知道此學生較不善於數學,而對於其教學有鬆懈的狀態產生。 開放標準此過程中,學生應了解到自己被賦予何種期待,並且應充分展現自己的所學,因此對於標準的結果、過程、目的等等皆應開放,使得學生自己也能建立起評量的準則,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準則去評量自己數學上的所學。 連貫標準學習的過程中,應定期舉辦評量的活動,因此在整個學習歷程中,評量的實施會彙整並統整連貫的學習過程。如此一來,評量牽涉到連續性的概念,因此再評量的方法、材料、目的等等方法上,皆應相同,如此才能讓老師以及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