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03.58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戴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頭頂著星宿。比喻極早出門或極晚回家。唐.王績〈答子華處士書〉:「或時與舟人漁子,分潭並釣,俛仰極樂,戴星而歸。」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适遠三猶子〉詩:「對床欲作連夜語,念汝還須戴星起。」
情投氣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情投意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情投意合」典源作「意同情合」。衍,字敬通,東漢辭賦家,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少時有奇才,博通群書。王莽時衍辭不肯仕。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權,後與鮑永歸降光武帝,但光武帝埋怨衍遲不歸降,所以未加重用。後來外戚陰興、陰就因敬重衍的長才,衍即與之交往,並被聘請為司隸從事。衍寫了一篇〈與陰就書〉,說自己與陰就「意同情合」,並感謝陰就提拔之恩。因光武帝剷除外戚勢力,衍也因此獲罪,免官歸里,閉門自保,潦倒而死。後來「情投意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感情和心意相契合。
券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契約。《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孟嘗君聞驩燒券書,怒而使使召驩。」《南史.卷二一.王弘傳》:「珣頗好積聚,財物布在人間,及薨,弘悉幡券書,一不收責。」
不知忌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過直爽,導致忽視應有的行為尺寸。《漢書.卷五○.唐傳》:「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讓曰:『公眾辱我,獨亡間處虖?』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
機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指弩牙和車軸。比喻重要、關鍵的地位。《後漢書.卷一七.異傳》:「今軼守洛陽,將軍鎮孟津,俱據機軸,千載一會,思成斷金。」
智以利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占領韓的野王,阻絕了上黨通往韓首都的道路,上黨守吏亭和人民商量,決定歸附趙。得到消息的趙平原君,認為平白獲得一郡沒什麼不好,於是趙接收上黨成為屬地。但這一來激怒了秦,轉而攻打趙。秦將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阬殺趙投降士卒四十餘萬,國都邯鄲幾乎不保。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傳》文後,以這段歷史事件來評論平原君,說:「平原君是個文采風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淺,不能看透整個局面。」因為貪圖上黨,使得趙幾乎亡國,就像俗話說的:「利令智昏。」從司馬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
峭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嚴苛。《後漢書.卷二八下.衍傳》:「澄德化之陵遲兮,烈刑罰之峭峻。」
搭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長形布袋。參見「搭連」條。元.無名氏《玉蘭》第一折:「兀那前頭的車上,掉了我的搭褳,我拾起來者。」
領異拔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標新立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一書是戰國時莊周所撰。晉代的向秀曾經替《莊子》作注,可惜還沒完成就死了,郭象接替他完成注釋的工作。同時期也有很多著名學者研究〈逍遙遊〉,但沒有人的見解可以超越他們,直到支道林的出現。根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支道林曾經和懷在白馬寺談天,席中聊到《莊子.逍遙遊》。支道林對〈逍遙遊〉這篇的見解新奇獨到,不但「標新理」而且「立異義」,不僅超越了向秀和郭象兩人,更是那些著名學者探索追求不及的。同樣在《世說新語.文學》中另有一篇則載,孫興公對王羲之稱讚支道林說:「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王羲之剛開始不以為,待親耳聽聞支道林論〈逍遙遊〉,...
予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律規定年俸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員得以享有在官而准予休假的禮遇。《漢書.卷七九.奉世傳》:「今有司以為予告得歸,賜告不得,是一律兩科,失省刑之意。」故後代凡大臣因年老或疾病准予休假或辭官退休,皆稱為「予告」。《花月痕》第三回:「原來漱玉家中有一座園亭,是太傅予告後頤養之地。」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