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吐絲自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是說佛的境界不必外求,它就在我們本來的身心中。一般人不了解,一直向外去追求,於是以為坐禪可以成佛,不知那就像吐絲為繭,反而牢牢地把自己給困住了。所以頌中接下去說:「法性本來圓明,病愈何須執藥。」法性就是佛性,我們的佛性本來就存在的,不必靠外在修練的,就像沒生病的人何必吃藥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頌〉中,誌公和尚也說:「一切無非佛事,何須攝念坐禪?」意思也是一樣。在〈菩提煩惱不二頌〉中更明白地說:「大道祇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佛就在眼前,迷糊的人們不了解,用盡心機往外去尋找,那倒真像是蠶吐絲為繭,把自己越綑越緊,離佛的境界也就越來越遠了。後來「作繭自縛」這句成語或即從這裡演變出來。出現「作...
沒架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裝腔作勢,態度謙和且平易近人。如:「他雖然位居高官,但是很親切沒架子。」
閒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意漫無主題的聊天。《三國演義》第三七回:「孔明又訪不著,遇此腐儒,閒談許久!」《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等得客去了,方到他母親房裡閒談。」
退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辭職位。《三國志.卷四二.蜀書.來敏傳》「坐事去職」句下裴松之注引《亮集》:「今既不能,表退職,使閉門思愆。」
惱羞變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惱羞成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惱羞成怒」原作「老羞成怒」。每個人皆有羞恥之心,有的人感到難為情時,會設法改正錯誤,除去羞恥之處;有的人硬著頸項不願悔改,反而發怒來掩蓋自己的羞恥,指責他人,這種情形便是「惱羞成怒」。《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敘述安老爺為眾人解釋十三妹為何要報父仇,十三妹的父親原本在朝為官,他的上司想讓自己的兒子娶十三妹為妻,但十三妹的父親是個尚氣節的人,平日不喜歡其上司趨炎附勢的作法,因此不肯答應,上司見自己被拒絕,便老羞成怒,藉公務之便,彈劾十三妹之父,將他下獄害死。文中的「老羞成怒」,與「惱怒成怒」的意思相同,都是極為羞惱,轉而發怒恨人。後來「惱羞成怒」這句成...
飛黃騰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方面的改革與貢獻,韓愈的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變,不但立論鮮明,語言平易,且取譬新穎,雖用古人的思想不引經據典,為古文創作另闢了一條新的途徑,正是其提倡的古文運動的最好實踐。同樣的精神,亦反映在韓愈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上。〈符讀書城南〉這首詩,正是韓愈為了勉勵他的兒子韓符能勤奮向學所寫的。在詩中韓愈強調了為學的重要性,他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有學問,治學唯勤,不勤勞的話無法有所成就。就好像有兩個小孩,從小一起玩耍嬉戲,還看不出來有什麼差別。後來一個勤學,另一個則否,等到他們都長大成人,勤學的孩子成為人中之龍,不勤學的孩子則庸庸碌碌。於是勤學的孩子仕途得意,如同駿馬飛馳而去,再也看不到他那庸...
多嘴饒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言多語,不該說而說。《平妖傳》第二回:「那個多嘴饒舌的,閒在那裡不去打瞌睡,去報新聞,搬起這樣是非。」也作「多嘴多舌」、「多嘴擦舌」。
行尸走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走動沒有魂魄的軀體。比喻一個人徒具形骸,缺乏生氣,庸碌無為。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譾劣無能,謂之行尸走肉。」也作「行尸走骨」、「行屍視肉」、「走骨行屍」、「走肉行屍」。
悲喜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介於悲劇和喜劇之間的戲劇。其情節的發展有可能成為悲劇,但結果以喜劇收場。此詞出現羅馬時代,但真正悲喜劇的出現要到文藝復興時期,以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為代表作。
大逆無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逆不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大逆不道」原作「大逆無道」。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舉兵抗秦,最後則形成劉邦和項羽互相爭霸的局面。當初項羽和項梁在起兵之初,為了號召反秦的需要,擁立一個傀儡皇帝楚懷王,各處抗秦的義軍也都尊懷王為義帝。項羽表面上是尊崇懷王,但實際上不聽從懷王的命令。不但自己稱號為西楚霸王,並且強迫義帝遷徙到長沙,後來更加以殺害。漢王聽聞義帝被殺,心裡非常難過,於是為義帝舉辦喪事,同時公開指責項羽「大逆無道」,意思就是說罪行重大,嚴重違反應有的君臣倫理。後來「大逆不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違反倫常,罪惡深重。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