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2.52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填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充滿且盛大的樣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新唐書.卷二○七.宦者列傳上.程元振》:「陛下始出都,百姓填然府庫,相殺戮,此三輔叛陛下也。」
林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娜小史》,安東尼•霍普,林紓、魏易合譯(1909)•《蘆花餘孽》,林紓、魏易合譯(1909)•《慧星婿案》,林紓、魏易合譯(1909)•《歇洛克奇案開場》,英國柯南道爾•《玉樓花劫》,法國大仲馬(1908)•《凱撒遺事》,英國莎士比亞•《鸇巢記》,瑞士威斯•《鬼山狼俠傳》,英國哈葛德•《洞冥記》,菲爾丁•《梅孽》,挪威易卜生的•《魯濱孫飄流記》(RobinSon Crusoe),英國笛福,林紓、曾宗鞏譯•《利俾瑟戰血餘腥記》林紓、曾宗鞏譯•《美洲童子萬里尋親記》,林紓、曾宗鞏合譯•《天囚懺悔錄》,林紓、魏易合譯(190...
不脩邊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這種情形,就對那些願意留下的賓客說:「現在天下勝負未定,公孫述不知殷勤的求取賢士,和他們一起圖謀爭天下,反而講究衣飾儀容和形式小節,這和土、木做成的偶像有什麼不一樣。這樣的人怎能長久留住天下賢士?」因而告辭回去,告訴隗囂說:「公孫述這個人的眼光像井底之蛙一樣狹小,又自以為了不起,你不如專心的對付東方的劉秀。」後來「不修邊幅」這句成語就從「修飾邊幅」演變而來,語義轉化成相反的意思,用來形容不講究衣飾儀容或不拘形式小節。
飛黃騰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陷不義,況望多名譽。時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燈火稍可親,簡編可卷舒。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恩義有相,作詩勸躊躇。 〔注解〕 (1) 骨骼成:指長大成人,能自立於社會,並有所成就。 (2) 飛黃:傳說中的神馬。 (3) 騰踏:飛行絕跡。形容神馬飛馳而去,似足不踏地,地面不留蹤跡。 (4) 蟾蜍:動物名。兩棲綱無尾目蟾蜍科。體型肥大,性遲緩,不能鳴,常棲於陰溼之地。皮膚有疣,可分泌毒液。在此比喻不成材的庸人。
刑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家依照法律對犯罪者所施行的法律制裁。如有期徒刑、無期徒刑、褫公權等。[例]法官按犯人犯罪情節的輕重來定刑罰。
萬年遺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滅成漢。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馬;與前燕慕容垂戰於枋頭,大敗而還。後廢帝奕,立簡文帝,陰謀篡,專擅朝政,威勢顯赫,意欲受禪,未成,旋以疾卒。 (2) 臥語:躺著說話。 (3) 寂寂:落寞而無所作為。 (4) 文、景:指晉文帝司馬昭、晉景帝司馬師。司馬昭(西元211∼265),字子上,三國魏溫縣人。司馬懿的次子,司馬師之弟。曹髦在位時,繼其兄司馬師之後為大將軍,專擅國政,自為丞相,後封為晉公,加九錫。死後,其子司馬炎篡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為文帝。司馬師(西元208∼255),字子元,三國魏溫縣人。司馬懿長子。魏明帝景初中,拜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父死,以輔軍大將軍輔政。嘉平六...
桓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312~378)字元子,晉龍亢人。初拜駙馬都尉,定蜀,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馬,與前燕慕容垂戰於枋頭,大敗而還,後廢帝奕,立簡文帝,陰謀篡,威勢顯赫,旋以疾卒。
中原逐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群雄並起,爭天下。唐.溫庭筠〈過五丈原〉詩:「下國臥龍空誤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海洋歷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國的貿易,先後到達南洋群島和印度洋一代,最遠還到達非洲的東岸。十七世紀初期,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為了爭海上的勢力,先後在台灣南;北部建立海上貿易據點,也開啟了台灣與西方文明的接觸。並且說明「羅盤」的來源與功用,指出「中國人改良指南針而成的指項工具,運用在海上航行,提升航海的技術」也指出航海最基本的條件,「學會看航海圖和使用羅盤的方法」。 三、習俗傳說在習俗方面都集中在健康與體育領域中,提到「海島國家飲食較為清淡」。另外也描繪出十五、六世紀船長的大致歷史形象「披著紅披風,繫著長劍」。綜合上述,在海洋歷史方面的資料主要出現在...
稱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歌功頌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周朝傳至古公亶父時,才正式建國,立國號周。他重修后稷、公劉的大業,積累德行,施行仁義,國人都非常愛戴他。戎狄中的薰育族來侵擾,想要取財物,古公亶父不反抗就給他們。隨後又再度侵擾,想要搶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憤怒,想奮起抵抗。古公說:「民眾擁立君主,是要讓他為大家謀利益。現在邊疆民族前來侵犯,目的是為了取我們的土地和民眾。民眾跟隨我或是他們,並沒有什麼區別,如今民眾因為我的緣故去打仗,要我犧牲別人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實在不忍心。」於是就帶領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