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您是否想查詢 醉態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辨認圖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夠發現複雜圖形中所隱含圖形的能力,適用教材如七巧板或者以三角形來拼成某圖形。 摺紙與剪紙摺紙與剪紙最大的功用在於,可增進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因此又助於對圖形上的認識,舉例而言,透過摺紙的操作,可讓孩童了解何謂垂直與對稱。而在剪紙的部分,特別強調分解圖形以及建構圖形的能力,舉例而言,平行四邊形經過剪裁後,所得的兩個部分可合併成為新的長方形,因此即可讓學生了解平行四邊形與其他圖形之間的關聯性。 做圖形指步驟主要是建構其立體的概念,可透過牙籤、火柴等等來做出立體的圖形,例如正方體或是三角錐,而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後,其對於立體...
濟州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島名。位於朝鮮半島之南,九州島之西,隸屬南韓。全島由火山岩構成,河川多伏流。氣候溫和,富於海產,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與漁業等。最大的城市為濟州。
豺狼塞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想辦他,便問:「還有誰嗎?」侯文說:「豺狼橫道,不宜復問狐狸。」意思是豺狼橫行,要抓就要先抓為害最大的,其他小狐狸不必先費心。指除害要先從大害著手,所以這裡侯文用「豺狼」比喻杜穉季這個大惡人,要整肅就得先從他辦起。後來「豺狼當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壞人橫行作惡。後亦用以比喻奸人掌握大權,專斷橫行。
豺狼當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想辦他,便問:「還有誰嗎?」侯文說:「豺狼橫道,不宜復問狐狸。」意思是豺狼橫行,要抓就要先抓為害最大的,其他小狐狸不必先費心。指除害要先從大害著手,所以這裡侯文用「豺狼」比喻杜穉季這個大惡人,要整肅就得先從他辦起。後來「豺狼當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壞人橫行作惡。後亦用以比喻奸人掌握大權,專斷橫行。
羅斯巴赫戰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1740年,普魯士腓特烈二世登基。他繼承了組織嚴謹的國家,訂有能征善戰的軍隊。他利用這支軍隊增強了普魯士在歐洲的權勢。腓特烈是文人,卻頗具軍事天才。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年)和七年戰爭(1756~1763年)中,他為普魯士贏得了土地。他最大的勝利是在羅斯巴赫:柯林戰役後普魯士戰略形勢極為嚴峻。整個歐洲都在向普魯士進逼。普魯士本土正南的薩克森、西里西亞有奧地利主力,與腓特烈的普軍主力對峙,正東有8萬俄軍進攻東普魯士,由普魯士列瓦爾德元帥擋住,但是普軍卻於9月大耶格爾斯多夫戰役慘敗於阿普拉什金元帥的俄...
理性主義派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操縱),而且其他部分的背景是可以控制的。理論上,實驗室的實驗是這種方法的縮影,因為它可使研究者給變項最大的控制。2.在這種研究下,研究者和受試是各自獨立的。通常地,它是由研究者和受試間所介入「客觀的」資料收集工具所激勵。3.避免背景的概括,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探究的重要目標。4.量化的方法要比非量化的方法更為可靠,因為非量化的研究會導致量化的概括與理性主義派典本身產生混淆。5.利用演繹法(假設-驗證),對研究的設計和對知識本身的累積是十分重要的。6.從資料收集到分析,應該預先具體說明研究的每一個步驟。基於以上的假設,理性...
脈翅昆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脈翅昆蟲(Net-veined insects)1.1 種類1.2 關鍵字1.3 參考書目 脈翅昆蟲(Net-veined insects)脈翅昆蟲共有17科4000種,其中最大的特徵就是長著巨大的複眼和長長的觸角、咀嚼式的口器和比頭胸部總長還長的觸角。除此之外還有兩對差不多大小的翅膀在休息時會收在身體上方,就像屋脊一樣,翅脈上通常有網狀和叉狀兩種型態。屬於完全變態,這類昆蟲大部分專吃小型飛蟲,像是蚜蟲、薊馬,有的則吃花粉和花蜜,多數種類會在傍晚或日落後外出覓食。脈翅昆蟲屬於完全變態,幼蟲的口器彎曲,形成中空的管...
阿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不包,天有天文、必有地文、水有水文、人有人文。利用文字來表達的文學,有詩、詞、歌、賦等,但個人認為最大的挑戰莫過於是武俠小說。撰寫武俠小說除須突破時空限制外,還得掌握歷史淵源、地理環境,舉凡穴道、武器、劍術,刀術等,仍須有所涉獵,才能將武俠世界裡精彩的恩怨情仇表達得淋漓盡致,這是其他文學型式所不及的。 著作 《鐘聲21響》、《鐘聲再響21》、《龍子農孫》、《穿梆小報告》、《阿圖放槍》、《媽媽太媽媽》、《手扶鐵窗向外望》、《我不入監獄誰入監獄》、《手銬腳鐐台東行》、《浪子不回頭》、《少年浪歌》、《母親的手》、《祖父母的...
諒山之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法軍攻陷越南諒山,進犯廣西,被清軍將領馮子材所敗。這是中、法戰爭期間中國取得的最大勝利。
挺鹿走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鋌而走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爭當諸侯的盟主。據《左傳.文公十七年》載,有一次晉國大會諸侯,卻不見鄭國來參加,因此懷疑鄭國對晉有二心。鄭國國君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國君說:我國雖小,但三年來多次朝見晉君,以人臣之禮相事,已盡了最大的誠意,但是你們還是懷疑我們的忠誠。現在我們鄭國的處境是前頭怕,後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心晉國來犯,當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一樣,為了活命,匆忙之間,無法審慎選擇庇護之所。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餘,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後來「鋌而走險」就從原文摘出,被用來指在窮途末路...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