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9.71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歸殊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殊途同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殊途同歸」原作「同歸殊塗」。孔子說:「天下的事物,有什麼可以困擾憂慮?天下萬物同歸於一個好的理想目標,雖然有百種不同的思慮,採用的方法不同,但所得到的結果都是相同的。」後來「殊途同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採取的方法雖不同,所得的結果卻相同。
土崩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班固寫〈秦紀論〉時,「土崩」與「瓦解」已經合用,作為一句成語來使用。後來「土崩瓦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澈底潰敗,不可收拾。此語另見用於《鬼谷子.抵巇》,以《鬼谷子》時代較多疑慮,故仍以《史記》為源。
放虎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璋仍然不聽。次年,劉備果然還兵包圍成都,劉璋猝不及防,只好投降。後來「縱虎歸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放走敵人,後患無窮。
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稱事物在發展演變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狀況、形態。[例]社會繁榮是工商業發達的現象。
月下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南店題為「定婚店」。因為故事中的月下老人正是掌管人間姻緣的人,所以後來「月下老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主管男女婚姻的神。亦借指媒人。
道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儲說下》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記載:孔子在魯國的時候,把魯國治理得很好。春秋時鄭國的子產當了五年宰相,也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二者都讓國家出現了「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
大提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色最佳;琴弦:金屬絲;琴弓:馬尾。發展歷史大提琴是由古代歐洲的膝琴(Viola de gamba)演變而來的,自16世紀以來即流行於世。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樂器的大小一直未能固定下來,經過許多年的實踐與改革才算告一段落。大提琴和小提琴或其他絃樂器家族成員一樣,都有四根弦,音域約為四個八度,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C—G—d—a),樂譜通常用低音譜表,在較高音區有時用中音譜表。大提琴的第一根a弦發音華麗有力,富於歌唱性,第二根d弦,音色較朦朧,第三、四弦(G、C)低沉響亮,能夠承受樂隊的非常沉重的音響。它的發音原理雖然與中...
樂而忘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而忘返」原作「樂而忘歸」。造父是西周時駕馭車馬的能手,傳說他在得到八匹駿馬後,調馴好就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替他駕駛,經常快樂的在西邊狩獵、遊玩,而忘了回去。直到聽到了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穆王非常著急,造父於是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鎬京,及時發兵,平定亂事。因造父立下大功,周穆王便將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稱為趙氏。後來「樂而忘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快樂得忘了回去。
大眾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遍布全臺。大眾爺分為文武兩種:文大眾爺指的是貧病路倒的屍骨,武大眾爺指的則是喪生於兵戎或械鬥的亡魂。演變至今,與大眾廟性質相同的小廟,包括有應公、百姓公、金斗公、萬善祠等,都是收集無主骨骸的廟。其實大眾爺是臺灣民間想像出來的陰神,具有支配其他鬼魂、守護地方的神力,因此常被比喻為「陰間的警察局」,因此若有棘手難辦的案子,也會尋求大眾爺幫助。大眾爺是臺灣特殊的民間信仰,深入民間、隨處可見,也為臺灣早期分類械鬥、族群遷徙的歷史留下見證。(註1,2) 臺灣較有名的大眾爺廟 新莊大眾爺廟清道光21年(1841)臺北盆地發生閩粵械鬥...
名實相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讚郗慮的學識,說他的學問是「名實相副」,和傳聞中的一樣好,絕不虛假。後來「名副其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名聲或名稱與實際相符合。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