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8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走骨行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求學也不辭路途遙遠。他用茅草編成小草屋,削尖荊木做成筆,在樹上刻出汁液當做墨汁,刻苦地習文寫字,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讀而有所成就。他在臨終時告誡門徒說:「一個人如果好學,就算死了,也好像還活著一樣。不學習的人,即使他還活著,卻只是個會走動而沒有魂魄的軀殼一樣,徒具形骸而無所作為的人。」後來「行屍走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徒具形骸,毫無生氣,庸碌無為的人。
|
千難萬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極多的艱難危險。如:「他歷經千難萬險,才到達目的地。」
|
接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接受、承擔。如:「他接下艱鉅的使命。」
|
生靈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民生活於極端艱苦的困境。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一:「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靈塗地。」也作「生靈塗炭」。
|
襟捉肘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捉襟見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捉襟見肘」的意思是說人所穿的衣服完全破爛,才抓住衣襟免於露胸,又露出了手肘。《莊子.讓王》篇載:曾子在衛國的時候,十年都沒有添製新衣,要把帽子戴正,帽帶就斷了;抓住衣襟,手肘又露了出來;穿上鞋子,腳後跟又鑽了出來;生活過得非常艱苦。後來「捉襟見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衣衫破敗,生活困窘,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四回:「攤上坐了一人,生得眉清目秀,年紀約有四十上下,穿了一件捉襟見肘的夏布長衫。」《韓詩外傳》卷一則提到孔子的學生原憲過著貧苦的生活,「振襟則肘見」,但卻自得其樂,沉浸在求學、求道的快樂中。其中「振襟肘見」一語,跟「捉襟見肘」...
|
義不辭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正義之事,絕不因艱難而推辭規避。《漢書.卷六.武帝紀》:「仁不異遠,義不辭難,今京師雖未為豐年,山林池澤之饒與民共之。」《明史.卷三二九.西域傳一.哈密衛傳》:「國家有事,臣子義不辭難。」
|
苦盡甜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苦守寒窯,不曾放棄。話中「苦盡甘來」四字,道盡這段日子裡的一切苦楚。「苦盡甘來」這句成語便是用來指艱難困苦的境遇已經結束,轉而逐步進入佳境。
|
徽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捆綁犯人的繩索。唐.駱賓王〈在獄詠蟬詩.序〉:「僕失路艱虞,遭時徽纆。」
|
水火不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指不避艱險。《四遊記.東遊記.第三三回》:「大仙有命,水火不辭,斧鉞不避。」
|
橐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筆墨生涯。清.康有為《大同書.甲部.人生之苦》:「明以來之文臣不為公侯,必待艱難考試乃得青衿,百人橐筆,僅一登科。」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