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圈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引申指在某一行業範疇之內。如:「演員的辛酸,恐怕只有圈內的人才能深刻體會。」
變戲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引申為使用障眼的手法。如:「他這樣作,只是變戲法,騙人耳目罷了!」
熊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古代旗幟常以熊、虎為圖案,後亦引申指旗幟。《周禮.春官.司常》:「熊虎為旗,鳥隼為旟。」唐.杜甫〈八哀詩.贈司空王公思禮〉:「翠華卷飛雪,熊虎亘阡陌。」
泥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叩頭至地而泥汙染了額頭。引申為謝罪。也作「泥首」。
來龍結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來龍去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堪輿家就是風水家,稱山脈的起伏為「龍」,其主峰稱為「來龍」;山谷中的溪流稱為「脈」,而其主流則稱為「去脈」。「來龍去脈」指從頭到尾像脈管一樣連貫著的地勢。在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一三齣中,陶侃為了葬母,四處尋找墓地,恰巧遇見一個懂得堪輿術的老翁,指點他一塊靠嶺朝山的富貴之地時,就有此說法。後來「來龍去脈」被引申用來比喻事情的首尾始末。
不發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動聲色」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許國公贈太尉韓公神道碑銘〉(據《全唐文.卷五六二.韓愈》引)公之為治,嚴不為煩,止除害本,不多教條;與人必信,吏得其職,賦入無所漏失,人安樂之,在所以富。公與人有畛域1>,不為戲狎2>,人得一笑語,重於金帛之賜。其罪殺人,不發聲色。問法何如,不自為輕重,故無敢犯者。 〔注解〕 (1) 畛域:範圍、界限。畛,音ㄓㄣˇ。田間分界的道路,引申為界限。 (2) 戲狎:嬉戲親近。
逢場遊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湖藝人隨身攜帶,遇到適合的場地就可以架臺開演,在禪宗語錄中多指悟道不拘時間地點。之後「逢場作戲」又引申出藉著機會遊戲一番。如:宋.蘇軾〈南歌子.日簿花房綻〉詞:「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這闋詞是蘇軾有天帶著歌妓去拜見大通禪師,見大通禪師臉色不悅,便作這首小詩讓歌妓吟唱。其中「逢場作戲」已轉為藉機娛樂一下之意。後來「逢場作戲」就被用來比喻隨事應景,藉機遊戲玩耍一番,並非正經。
以筌為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引申為滿足於對事物表象的認識,致未能深究內容。
倒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決斷。引申有解決及計劃的意思。宋.吳潛〈滿江紅.舉世悠悠〉詞:「萬事儘由天倒斷,三才自有人撐抵。」《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山前行正在州衙門前立,倒斷不下,猛抬頭看時,卻見皇甫殿直在面前。」也作「道斷」。
睚眥之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怒目而視的私人怨恨。引申為極小的怨恨。《元史.卷二○五.姦臣傳.鐵木迭兒傳》:「鐵木迭兒恃其權寵,乘間肆毒,睚眥之私,無有不報。」也作「睚眥之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