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9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黑尾小沙丁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腹部略圓,具稜鱗,17-18+ 11-12個。脂性眼瞼發達,幾完全覆蓋住眼睛。口小,前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末端達眼前緣下方。鰓蓋光滑;下枝鰓耙數45-68。體被細薄圓鱗,極易脫落;鱗片上之垂直條紋僅有最後1條之中央部位不中斷;背鰭和臀鰭基部有發達之鱗鞘;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具軟條16-18;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具軟條18-19;腹鰭軟條8;尾鰭深叉。體背部青綠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鰓蓋末緣具不明顯黑斑。背鰭淡黃,前端基部不具黑點;尾鰭淡黃,上下葉或具黑緣,且末端具大塊黑斑;胸鰭淡黃;餘鰭淡色。
|
白頸黑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頂和後枕延長的飾羽藍黑色,頰、喉及頸和下頸的簑羽白色。體背和飛羽藍黑色。喙、跗蹠和趾黃色。幼鳥頭部全白色。
|
黑澤星挵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
黑丸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日本民俗舞蹈,流傳在長崎縣大村市黑丸鄉,大約四年一次的豐年祈願,或是節慶時舉辦;參與表演的總數約六十人。首先由少年裝扮的武士八人,腰間配刀,背著大型花圈出場,另有在胸前繫上太鼓的大花籠舞者四人,還有扛著書寫「大薩摩黑丸踊」旗幟的舞者二人。敲鉦四人、伴奏十四人、小鼓二人、笛八人、地太鼓二人、三味線二人、歌者三人,在樂聲伴奏中演出。樂曲的節目,依序為:「入羽」、「小踊」、「三味線踊」。有關此舞的源起,傳說紛耘,最普遍的說法如下:被有馬貴純打敗的大村領主純伊,流浪七年之後,於文明十三年(1481年)討伐有馬氏,返回故鄉大村。在慶賀戰勝的宴會上,來到黑丸鄉的中國浪人法養,傳授鄉民。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
黑色輻射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黑體。
|
黑,戴伯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美國的舞者、編舞者。她受母親啟蒙,又向肯寧漢(Merce Cunningham)和李蒙(José Limón)習舞,並加入他們的舞團。1960年代起,她將專注力放在太極練習,也成為傑德森教堂(Judson Church)運動發起人之一,對後現代舞蹈的鼓吹有功。她認為每天每一時刻都可以是舞蹈,非常在乎人際關係的溝通,以及個人特殊才能的啟發。因此她經常啟用非專業舞者演出,且演出場地可以在街上、公園、運動場和博物館等地。主要作品有《雨毛》(Rain Fur, 1962)、《起士蛋糕上的大象足印》(Elephant Footprints in the Cheesecake, 1963)、《勝利1...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2.
|
黑柔骨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黑點珍珠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匍匐或蔓性,少分枝的草本,披柔毛。葉對生,上部者偶互生,寬卵形至心形,長3-10 mm,銳尖頭,基部心形或圓形,兩面具柔毛;葉柄長2-4 mm。花黃色;花柄長3-5 mm;花冠有黑點。果棕色,具柔毛,縱裂。
|
黑刺尻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橢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平直。吻鈍而小。眶前骨游離,下緣凸出,後方具棘;前鰓蓋骨具鋸齒,具一長強棘;間鰓蓋骨短圓。上下頜相等,齒細長而稍內彎。體被稍大櫛鱗,軀幹前背部具副鱗。背鰭硬棘XIV-XV,軟條16-17;臀鰭硬稱III,軟條16-17;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鈍圓形;腹鰭鈍圓形;尾鰭圓形。體及各鰭一致為暗褐色。
|
瓦氏黑巨口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胸鰭條數:5; 腹鰭條數:7; 背鰭軟條數:12; 臀鰭軟條數:17; 發光器排列:IP 8+2, PV 24, VAV 12, AC 13, IC 59, OA 24=12=36; 眼後發光器明顯,長度略等於眼徑。下頷鬚長度略等於頭長,鬚柄呈深褐色,末端呈白色且明顯膨大,膨大區域具3 (1+2)個大型球狀構造及數個小球構造。身體呈暗褐色,眼後發光器新鮮標本呈橘紅色。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