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8.47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毒酒。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皁飭司直,肅清風禁。筆銳干將,墨含淳酖。」唐.皇甫枚〈溫京兆〉:「事覺,飲酖而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五穀歉收的荒年。《晉書.卷二六.食貨志》:「兵革屢興,荒饉荐及。」唐.白居易〈除李遜京兆尹制〉:「或紛擾之際,或荒饉之餘;威惠所加,罔不和輯。」
入室操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書.卷三五.張曹鄭列傳.鄭玄》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歷》、《九章筭術》。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融門徒四百餘人,升堂進者五十餘生。融素驕貴,玄在門下,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子傳授於玄。玄日夜尋誦,未嘗怠倦。會融集諸生考論圖緯,聞玄善筭,乃召見於樓上,玄因從質諸疑義,問畢辭歸。融喟然謂門人曰:「鄭生今去,吾道東矣。」玄自游學,十餘年乃歸鄉里。家貧,客耕東萊,學徒相隨已數百千人。及黨事起,乃與同郡孫嵩等四十餘人俱被禁錮,遂隱修經業...
朝令暮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張或意見反覆無常。出現「朝令夕改」的書證如《舊唐書.卷一一五.柳公綽列傳》:「長慶元年,罷使,復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時河朔復叛,朝廷用兵,補授行營諸將,朝令夕改,驛騎相望。」
平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翻錯判,洗雪冤情。《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罪人。」《清史稿.卷二七三.郎廷佐列傳》:「擢江西贛州知府,平反冤獄,居官有聲。」
付諸一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付之一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杜牧(西元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唐朝京兆人。個性剛直,詩風豪邁不羈,文章深奧曲折,多切中經世之務,在晚唐詩人中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著有《樊川集》,代表作品有〈阿房宮賦〉、〈泊秦淮〉詩等。因生活在內憂外患的晚唐時期,心繫國事,抱有挽救危亡,以恢復唐王朝繁榮昌盛的理想。秦始皇時,認為咸陽城人口太多,秦宮太狹小,於是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勞力和金錢,在今陜西省長安縣西北建造了阿房宮,規模富麗堂皇,前所未有,是秦王朝最大的宮殿。而唐敬宗在繼位後,也廣造宮室,致使天怒人怨,所以他寫了這一篇〈阿房宮賦〉,以秦朝的濫用民力、奢逸亡國為...
高風勁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高風亮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高風亮節」係由「高風」及「亮節」二語組合而成。 「高風」見於《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馮衍,字敬通,東漢辭賦家,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少有奇才,博通群書。王莽時,諸公薦舉,馮衍辭不肯仕。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權,後與鮑永歸降光武帝;但光武帝怨衍遲不歸降,未予重用。後衍因與外戚交往,被免官歸里,撰〈顯志賦〉以自傷。賦中借史實以諷諭時政,借追慕古人而抒發其鬱抑不平。賦云:「沮先聖之成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
坐若針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9>中,刺之流血。 〔注解〕 (1) 錫:杜錫(西元254∼301),字世嘏,晉京兆杜陵人,杜預子。官至尚書左丞。 (2) 起家:起之於家而出任官職。指由平民而晉升為官員。 (3) 長沙王乂:司馬乂,生卒年不詳,為晉惠帝時諸王之一。八王之亂時殺河間王司馬冏,掌握了政權,後又被東海王司馬越所殺。 (4) 文學:官名,掌校理典籍,侍奉文章。 (5) 累遷:屢次升官。累,音ㄌㄟˇ。 (6) 太子中舍人:官名。任事於太子宮中作為近侍。 (7) 愍懷太子:司馬遹,生卒年不詳。晉惠帝長子,為賈后殺害。愍,音ㄇ|ㄣˇ。 (8) 患:深以為苦。 (9) 氈:用獸毛碾合成的褥...
一場春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郢,唐京兆長安人,字楚望。以山水琴書自娛,工詩,七律尤清麗可喜,為時人所稱。他去世時,好友盧延讓,字子善,范陽人,寫了一首〈哭李郢端公〉詩,其末二句:「詩侶酒徒消散盡,一場春夢越王城。」感嘆世事變幻無常,詩友凋零殆盡,昔日大家一起賦詩飲酒的歡樂情境,竟有如春夢易醒,實在令人傷感。後來「一場春夢」被用來比喻世事變幻,轉眼成空。如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你與我蓋造池亭園館一所,我要每日散心悅情;世間萬事,總是一場春夢。」
呈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恭敬的獻上、呈給。唐.元稹〈敘詩寄樂天書〉:「故鄭京兆於僕為外諸翁,深賜憐獎,因以所賦呈獻京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