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等級、品級。《論語.八佾》:「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南朝梁.皇.疏:「科,品也。」唐.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應制舉不敏啟〉:「古之知己者,不待來求而後施德者也。然則亟來而求者,誠下科也。」
沉默寡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口若懸河、呶呶不休、滔滔不絕、而談
割雞焉用牛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吳國人言偃,字子游,是孔子的學生,以文學著稱。他在擔任魯國武城首長時,用禮樂教化百姓。有一天,孔子到武城,聽到武城一片弦樂歌聲,便微微笑說:「割雞焉用牛刀?」意思是: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以此來調子游,治理武城這麼一個小地方,還須大費周章地動用禮樂教化嗎?子游聽後則回答說:「我曾經聽老師您說過:『做官的學道,就會愛恤人民;老百姓學道,就會容易接受指揮。』」孔子立即向同行弟子表示子游的話是對的,自己剛才不過是說笑罷了。後來「割雞焉用牛刀」被用來比喻處理小事,毋需大才。
千頭萬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qiān xù wàn duān釋義︰猶「千頭萬緒」。見「千頭萬緒」條。 01.《晉書.卷六六.陶列傳》:「終日斂膝危坐,閫外多事,千緒萬端,罔有遺漏。」 參考詞語︰千頭百緒注音︰ㄑ|ㄢ ㄊㄡˊ ㄅㄞˇ ㄒㄩˋ漢語拼音︰qiān tóu bǎi xù釋義︰猶「千頭萬緒」。見「千頭萬緒」條。 01.《朱子語類.卷一一七.朱子一四.訓門人五》:「萬理雖只是一理,學者且要去萬理中千頭百緒都理會,四面湊合來,自見得是一理。」 參考詞語︰萬緒千端注音︰ㄨㄢˋ ㄒㄩˋ ㄑ|ㄢ ㄉㄨㄢ漢語拼音︰wàn xù qiān duān釋義︰猶「千頭萬緒」。見「千頭萬緒」條。 01.宋.劉光祖〈鵲橋仙.相逢一...
開門揖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揖,請。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梁書.卷三九.羊傳》:「吾荷國重恩,當禀承廟算,以掃大逆耳,不能妄受浮說,開門揖盜。」《南史.卷八.梁簡文帝本紀.論曰》:「開門揖盜,棄好即讎。」
脣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晉書.卷六六.陶列傳》:「然某等區區,實恐理失於內,事敗於外,豪氂之差,將致千里,使荊蠻乖離,西嵎不守,脣亡齒寒,侵逼無限也。」
張口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啞口無言,理屈詞窮,瞠目結舌反義:口若懸河,而談,喋喋不休,滔滔不絕,呶呶不休辨似: 「張口結舌」及「啞口無言」都有說不出話來的意思。 「張口結舌」側重於一時受到驚嚇、震撼而說不出話的意思;「啞口無言」側重於因理屈辭窮而無法回應的意思。 張口結舌 啞口無言 辨似例句 ○ ㄨ 他被突來的質疑問得~,不知所措。 ㄨ ○ 主管拿著證據質問小李,讓他~,承認挪用公款。
論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魯論》為主,結合《齊論》編成,共20篇,約1萬2千字。魏崧《壹是紀始》作“論語一萬二千七百字”。黃《手批白文十三經提要》說:“鄭耕老作一萬三(一作二)千七百字,歐陽公作一萬一千七百五字。阮元校勘的《十三經注疏》本統計是一萬二千七百字,此和鄭耕老所說相同。”錢穆在《孔子與論語》一書說“其總字數,不出一萬六千四百多字。”目錄1 爭議2 參見3 參考文獻4 外部鏈接5 以上資料來源 爭議 孔子於〈陽貨〉提及「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通常被認為是孔子推行大男人主義思想。然而有人指出此句後面尚有「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啞口無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張口結舌,理屈詞窮,頓口無言,緘口無言反義:口若懸河,而談,呶呶不休,振振有詞,喋喋不休,滔滔不絕辨似: 「啞口無言」及「張口結舌」都有說不出話來的意思。 「啞口無言」側重於因理屈辭窮而無法回應的意思;「張口結舌」側重於一時受到驚嚇、震撼而說不出話的意思。 啞口無言 張口結舌 辨似例句 ○ ㄨ 由於人證、物證俱在,他只有~,承認犯行。 ㄨ ○ 老師突然把打瞌睡的學生叫起來提問,讓他~地說不出話來。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錫瑞、王先謙、王國維等考證,本章實際上即《宋頌》,是春秋時代的作品,產生於宋國首都河南商丘地帶。陸如、馮沅君所著《詩史》說《商頌》“一仿《周頌》,一仿《二雅》”。 301-305 賦、比、興 “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朱熹《詩集傳》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是指“鋪陳直敘”,是直陳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經過(直述法),一般多見於《頌》和《大雅》。“比”是指“託物擬況”,是打個比方,用一件事物比喻另一件事物(比喻法),如《鄘風‧相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