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2.11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不論其種族、性別、社會階級皆應享有的權利,不但任何社會或政府不得任意剝奪、侵犯,甚至應積極提供個人表達和發展的機會,才能尊重個人尊嚴、包容差異,達到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標。因此,人權教育實際上是關乎人類尊嚴的教育,也就是在幫助我們瞭解「人之所以為人」所應享有的基本生活條件,包括生理、心理及精神方面的發展,也讓我們檢視社會上有哪些問題是違反人類尊嚴,以及涉及公平、平等的問題,如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等議題,從而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去除阻礙人權發展的因素,建構一個美好的社會。進一步來說,藉由人權教育的實施,...
正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地間至大至剛之氣。《漢書.卷九.元帝紀》:「是以氛邪歲增,侵犯太陽,正氣湛掩,日久奪光。」宋.文天祥〈正氣歌.序〉:「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保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法律上不受侵犯及破壞的具體保證。
個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文獻 政治個人主義在政治哲學上,個人主義主張國家應該僅僅作為保護個人自由的工具,保護個人能在不侵犯他人同等自由的情況下作出任何他想做的事情。這與集體主義的理論相反:集體主義要求國家必須迫使個人替社會的整體利益服務。個人主義也與法西斯主義相較,法西斯主義要求個人必須替國家的利益服務。個人主義一詞也被用以描述「個人的進取性」和「個人的自由」—或許更明白的說便是法語裡的「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一詞,這一詞代表的是「讓他做、讓他去、讓他走」。在實踐上,個人主義最關注的是保護個人免受國家的
鶯鶯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端服嚴容,大數張曰:「以護人之亂為義,而終掠亂以求之。是以亂易亂,其去幾何?」她擺出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姿態,而以道德來責備張生,好似澆了一盆冷水,這是矛盾點之一。矛盾之二是,過了不久,鶯鶯卻命紅娘斂衾攜枕而至,而且:  嬌羞融洽,力不能運肢體,囊時端莊,不復同矣。  兩人同赴鴛帳之後,她伏在張生身畔哭泣:  嬌啼婉轉。……(張生睹)妝在臂,香在衣,淚光熒熒然。前後態度轉變之劇,不但令張生難以理解,想必讀者亦不易理解,但筆者歸結出此中之心理轉折如下:1. 鶯鶯本已被張生打動,故題「明月三五夜」相約在西廂,但因禮教觀念...
褒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周幽王的寵妃,生卒年不詳。褒人所獻,姓姒,故稱為「褒姒」。褒姒生性不愛笑,幽王為取悅褒姒,舉烽火召集諸侯,諸侯匆忙趕至,卻發覺並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狽退走。後來犬戎入寇,王舉烽火示警,諸侯以為又是騙局而不願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弒,褒姒亦被劫擄。
侵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侵犯掠奪。《南史.卷五一.梁宗室傳上.吳平侯景傳》:「齊安、竟陵郡接魏界,多盜賊,景移書告示,魏即焚塢戌保境,不復侵略。」
2.一國侵犯破壞另一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及政治獨立,或任何不符合聯合國憲章的行為。侵略的主要形式有武裝入侵、政治干涉、經濟迫害、文化滲透等方式。
騷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亂不安。《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
2.擾亂使人不安。《文選.曹植.王仲宣誄》:「騷擾邊境,勞我師徒。」《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那些兵丁果然聽了兵官的話,也不出來騷擾了。」
勢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 屈:降服、折服。 (8) 懲:警戒、教訓。 (9) 豕突:野豬向四處衝撞,比喻賊寇到處侵犯。 (10) 謀猷:謀略。 (11) 呼吸:比喻瞬息、頃刻之間。 (12) 申胥:伍員(西元前?∼前664),字子胥,春秋楚人。楚王聽讒言殺其父兄,伍員逃至吳國,佐吳伐楚報仇,並輔吳稱霸,因功封於申地,故稱「申胥」。
傾城傾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姓姒,故稱為「褒姒」。褒姒生性不愛笑,幽王為取悅褒姒,舉烽火召集諸侯,諸侯匆忙趕至,卻發覺並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狽退走,褒姒大笑,幽王甚樂。後來犬戎入寇,王舉烽火示警,諸侯以為又是騙局而不願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弒,褒姒亦被劫擄,周因之而亡。褒姒,音ㄅㄠ ㄙˋ。 (3) 妖妍:妖媚美艷。妍,音|ㄢˊ。 (4) 凶悖:不祥而悖逆。悖,音ㄅㄟˋ。 (5) 麗質冶容:美麗而妖媚的容貌。冶,音|ㄝˇ。 (6) 監:音ㄐ|ㄢˋ,通「鑑」,借鏡。〔參考資料〕 《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延年侍上起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