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孤苦零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孤苦伶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孤苦伶仃 」原作「零丁孤苦」,見於晉.李密〈陳情表〉。李密的父親早亡,母親又被舅舅逼迫改嫁,由祖母養育而成,故李密事奉祖母極為孝順。晉武帝時,朝廷徵召他出任官職,但李密認為祖母年事已高,不可無人奉養,故上〈陳情表〉婉辭,文中言辭哀切懇摯,武帝大為感動,於是賜予祖孫二人奴婢與食米,使他得以終養祖母。〈陳情表〉中有一段說道:「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意思是說:我小時候體弱多病,一直到九歲都還沒辦法自己走路,就這樣孤單困苦地成長。文中「零丁」是個聯綿詞,為孤單沒有依靠的樣子,亦可作「伶仃」或「伶丁」,後來「孤苦伶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
王天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旗津吟社。1953年端午節,復與王隆遜、鮑國棟等人,發起成立,以「壽山之峰」為名之「壽峰詩社」,出任社長達十四年之久,熱中推動漢語文言詩。 作品《環翠樓吟草》、《環翠樓吟草續集》、《環翠樓文集》
謝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化解了。桓溫死後,謝安被任命為尚書僕射兼吏部尚書,與尚書令王彪之一起執掌朝政。數月後,中書令王坦之出任徐州刺史,謝安又兼總中書省,實際上總攬了東晉的朝政。為了緩和矛盾、穩定政局,謝安實行了著眼於長遠,以和諧安定為重的執政方針。他沒有趁桓溫病死的機會翦除桓氏集團,仍然信任和重用桓溫的弟弟桓沖,讓他擔任都督徐、豫、兗、青、揚五州諸軍事和徐州刺史,負責鎮守京口,後來又轉為都督七州諸軍事,兼任荊州刺史。桓沖也深明大義,認為自己的德望不及謝安,心甘情願地以鎮守四方為己任。將相關係的協調,促進了政局的穩定。當時人讚揚謝安,將他比作...
眾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多數的人、所有的人。[例]在眾人的支持下,他將出任校友會的會長。
李春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幫忙維持治安。因為種種對日本當局的協助,明治29年(1896)與辜顯榮一同獲頒勳章,隔年獲頒紳章,並出任台北縣參事。(同註1)李春生縱橫商場,財力僅次於板橋林維源,為人卻不吝嗇,多次捐出土地與金錢資助教堂與賑濟,現存的大稻埕長老教會禮拜堂與濟南長老教會都受他貢獻良多。大正12年(1923)日本皇太子裕仁來臺,特地安排為當時86歲的李春生敘勳。翌年李春生去世,送葬隊伍多達五百多人;後代子孫輩為了記念他,特別興建「李春生紀念長老教會禮拜堂」,位於今天的貴德街。(註2) 著作李春生身為基督徒,除了熱心傳教、協建教堂,也有頗多關...
陸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到臨安應進士試,因「喜論恢復」,受到秦檜的忌恨,復試時竟被除名。直到秦檜死後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見,賜進士出身。歷任鎮江、夔州通判,並參王炎、范成大幕府,提舉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權知嚴州。光宗時,除朝議大夫,禮部郎中。後被劾去職,歸老山陰故鄉。他「身雜老農間」,為農民送醫送藥,與農民結下濃厚的情誼。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歲的老詩人,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離開人世。他生當民族矛盾尖銳、國勢危迫的時代,他懷著「鐵馬橫戈」、「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
不聲不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發出任何聲音。如:「到了宣布答案的時刻,大家都不聲不響,默默地看著他。」
豁出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顧成敗或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如:「如今事已至此,我也豁出去了!」
龍應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86年龍應台舉家旅居瑞士,1988年遷居德國。於海德堡大學漢學系開設台灣文學課程。1999年,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為期3年,期間推動本土文化及保護樹木等政策措施。之後客居香港,先後任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大學的客座教授,香港大學擔任傑出人文學者、國立清華大學講座教授。2005年7月在大成集團、普訊融悟文教基金會、誠品股份有限公司、蔣震工業慈善基金支持下成立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觀點龍應台信奉民主自由,在批評中共的文章裡寫道:「民主並非只是選舉投票,它是生活方式,是思維方式,是你每天呼吸的空氣、舉手投足的修養,個人迴轉的...
李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密又以照料年邁祖母為由,作《陳情表》上書晉武帝,其言辭懇切,感人至深,得晉武帝恩許。後祖母亡故,李密出任太子洗馬,官至漢中太守。 著作   李密作品已知有《述理論》十篇,內容為論中和仁義儒學道化之事,但已遺失,其作品流傳至今的僅有《陳情表》和《賜錢東堂詔令賦詩》一章。  其《陳情表》一文,安子順將之列為抒情文三大傑作之一,認為「讀李密《陳情表》而不流淚者,其人必不孝」的說法。參考資料:網路資料及維基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