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飾外絮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醲2>而飫3>肥鮮者,孰不巍巍乎4>可畏,赫赫乎5>可象6>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7>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予默然無以應。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而託于柑以諷耶? 〔注解〕 (1) 劉基:西元1311∼1377,字伯溫,明浙江青田人。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為明代開國功臣。後為胡惟庸陷害,憂憤而卒,謚號文成。擅長詩文,亦精通天文兵法。 (2) 醇醲:音ㄔㄨㄣˊ ㄋㄨㄥˊ,濃厚的酒。 (3) 飫:音ㄩˋ,飽食、飽足。 (4) 巍巍乎:崇高雄偉的...
澄源正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正本清源」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二三.刑法志》今漢承衰周暴秦極敝之流,俗已薄於三代,而行堯舜之刑,是猶以鞿而御駻突,違救時之宜矣。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鉗一等,轉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故死者歲以萬數,刑重之所致也。……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刪定律令,籑二百章,以應大辟1>。其餘罪次,於古當生,今觸死者,皆可募行肉刑。及傷人與盜,吏受賕枉法,男女淫亂,皆復古刑,為三千章。詆欺文致微細之法,悉蠲除。如此,則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專殺,法無二門,輕重當罪,民命得全,合刑罰之中,殷天人之和,順稽古之制,成時雍之化。 〔注解〕 (1) 大辟:死刑。
如膠如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膠似漆」之典源,提供參考。 《韓詩外傳.卷九》子夏過曾子,曾子曰:「入食。」子夏曰:「不為公費乎?」曾子曰:「君子有三費,飲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樂,鐘磬琴瑟不在其中。」子夏曰:「敢問三樂?」曾子曰:「有親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遺,此一樂也;有親可諫,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樂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樂也。」子夏曰:「敢問三費?」曾子曰:「少而學,長而忘,此一費也;事君有功而輕負之,此二費也;久交友而中絕之,此三費也。」子夏曰:「善哉!謹身事一言,愈於終身之誦;而事一士,愈於治萬民之功,夫人不可以不知也。吾嘗蓾焉,吾田期歲不收,土莫不然,何況於人乎!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
駭目驚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觸目驚心」。見「觸目驚心」條。01.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四.唐張懷瓘文字論》:「如觀之欲其駭目驚心,肅然凜然,殊可畏也。」02.《三俠五義》第三八回:「忽聽包公咳嗽,包興連忙執燈,掀起簾子,來至裡屋內。剛要將燈往桌上一放,不覺駭目驚心,失聲道:『哎喲!』」 
機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理、時宜。唐.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其所以服人心,在行事適機宜,而風采可畏愛故也。」《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見其處分軍國之事,皆合機宜。」
鳩槃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度神話中四天王率領的八種鬼神之一。為梵語kumbhāṇḍa的音譯。食人精氣,形貌醜陋如甕、瓶腹、冬瓜。「槃」文獻異文作「盤」。唐.孟棨〈本事詩.嘲戲〉:「妻有可畏者三:少妙之時,視之如生菩薩。及男女滿前,視之如九子魔母,安有人不畏九子母耶?及五十、六十,薄施妝粉或黑,視之如鳩盤荼,安有人不畏鳩盤荼?」
老朽無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後生可畏、老而彌堅
三頭八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頭六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三頭六臂」原作「三頭八臂」,為佛家用語,指阿修羅神的長相,生有三顆頭顱,八條臂膀,《法苑珠林.卷五.六道篇.脩羅部.述意部》便說:「並出三頭,重安八臂」。阿修羅為梵語Asura的音譯。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惡神,在佛教中認為雖屬天界,但無天人的德行,性情險詐,所以稱「非天」。而又因其體形高大,力大無比,故其「三頭八臂」之形象亦有力量強大的象徵,但後來「八臂」多作「六臂」,「三頭六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本領大,力強可畏
來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後生、後進、後輩。《論語.子罕》:「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文選.曹丕.與吳質書》:「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後生可畏,來者難誣。」
以膠投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膠似漆」之典源,提供參考。 《韓詩外傳.卷九》子夏過曾子,曾子曰:「入食。」子夏曰:「不為公費乎?」曾子曰:「君子有三費,飲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樂,鐘磬琴瑟不在其中。」子夏曰:「敢問三樂?」曾子曰:「有親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遺,此一樂也;有親可諫,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樂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樂也。」子夏曰:「敢問三費?」曾子曰:「少而學,長而忘,此一費也;事君有功而輕負之,此二費也;久交友而中絕之,此三費也。」子夏曰:「善哉!謹身事一言,愈於終身之誦;而事一士,愈於治萬民之功,夫人不可以不知也。吾嘗蓾焉,吾田期歲不收,土莫不然,何況於人乎!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