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4.10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拋磚引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景德傳燈錄.卷一○.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1>有人與師遊園,見兔子驚走。問云:「和尚是大善知識,為什麼兔子見驚?」師云:「為老僧好殺。」僧問:「覺華未發時,如何辨真實?」師云:「開也。」僧云:「是真是實?」師云:「真是實,實是真。」僧云:「什麼人分上事?」師云:「老僧有分,闍黎有分。」僧云:「某甲不招納是如何?」師佯不聞,僧無語。師云:「去。」師院有石幢子被風吹折,僧問:「陀羅尼幢子作凡去?作聖去?」師云:「也不作凡,亦不作聖。」僧云:「畢竟作什麼?」師云:「落地去也。」師問一座主,講什麼經?對云:「講涅槃經。」師云:「問一段義得否?」云:「得。」師以腳踢空,吹一吹,云:「是什麼義?」座主...
當頭棒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隋唐演義》第五四回:「古人云:『知足不辱,苟不知足,辱亦隨之。』況又有個才字橫於胸中,即使真正鐘鳴漏盡,遇著老和尚當頭棒喝,他亦不肯心死。」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景德傳燈錄.卷二八.越州大珠慧海和尚》:「悟理而遺教,亦猶得魚忘筌得兔忘蹄也。」
當仁不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景德傳燈錄.卷一八.福州沙宗一大師》:「諸方玄學有所未決,必從之請益,至若與雪峰和尚徵詰,亦當仁不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使東西從口中出來。如:「吐痰」、「吐哺」。《水滸傳》第六回:「見洒家是個和尚,他道不利市,吐一口唾走入去了。」
雪泥鴻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子由澠池懷舊〉詩是蘇軾給他弟弟蘇轍的一首詩。蘇軾回憶當年與弟弟曾到過澠池,借宿在一所寺廟內,他們曾在寺廟的牆壁上題詩,但如今廟裡的老和尚已經過世,題詩的牆壁也許也崩壞了。蘇軾在詩中寫著:人生的遭遇,就像飛雁踏過雪地留下的爪印一樣,是那麼偶然,鴻雁飛走後,沒有人知道牠的去向。蘇軾感慨自己一生漂泊,仕途不順,境遇就像鴻雁偶然在雪泥留下爪印一樣地飄忽不定,不由得感慨萬千。後來「雪泥鴻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往事所遺留的痕跡。
倔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硬不屈。《宋史.卷三六○.趙鼎傳》:「檜見之曰:『此老倔強猶昔。』」《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老和尚見他說得倔強,心下好些著惱。」
食古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古不化」之「古」,原或作「生」。學了古代知識而不能充分理解、應用,如同吃了東西不能消化一樣。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語或本清.閻爾梅〈破山和尚語錄序〉。
三顧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濟公傳》第二三回:「秦相說:『和尚,你輸了一萬。張飛顧廬,三顧茅廬還可以說;敬德吊魚,魚哪有腿?』和尚說:『甲魚不是有四條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想法、主意。如:「主張」。《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那婆子聽得叫,失張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