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經地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產:公孫僑,字子產,春秋時鄭國大夫。其人博洽多聞,長於政治,為政寬猛並濟。時當晉、楚爭霸,鄭處兩大國之間,子產能事大以禮,而不苟徇其欲,晉、楚皆敬憚之。及卒,孔子為之涕。 (3) 則:依循、效法。
窮途末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越水長沙,還舟青陽。雖使梁并淮陽之兵,下淮東,越廣陵,以遏越人之糧,漢亦折西河而下,北守漳水,以輔大國,故亦益進,越亦益深。此臣之所為大王患也。 〔注解〕 (1) 曲臺:秦朝宮殿名稱。 (2) 懸衡:昭示法度。 (3) 胡越:胡與越。泛指古代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4) 晚節末路:朝代的末期。此指秦朝末年。 (5) 張耳:?∼西元前202,戰國大梁人。秦末,陳勝起兵,以張耳、陳餘為校尉。本隨關羽入關,後因與陳餘有嫌隙,餘率兵襲耳,耳敗走歸劉邦。於劉營,隨韓信破趙,斬陳餘於泜水上。卒謚景。 (6) 陳勝:西元前?∼前208,字涉,秦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人。秦二世時,與吳廣起兵,...
車載斗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志存經略,雖有餘閒,博覽書傳歷史,藉採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帝曰:「吳可征不?」咨對曰:「大國有征伐之兵,小國有備禦之固。」又曰:「吳難魏不?」咨曰:「帶甲百萬,江、漢為池,何難之有?」又曰:「吳如大夫者幾人?」咨1>曰:「聰明特達2>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3>,車載斗量,不可勝數。」咨頻載使北,〔魏〕人敬異。權聞而嘉之,拜騎都尉。咨言曰:「觀北方終不能守盟,今日之計,朝廷承漢四百之際,應東南之運,宜改年號,正服色,以應天順民。」權納之。 〔注解〕 (1) 咨:即趙咨。三國吳人,生卒年不詳。博聞多識,應對辯捷,仕為中大夫。使魏,魏人敬異,吳主嘉之,拜騎都尉。 (2) 特達:卓異出眾...
調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和諧、融洽。《墨子.節葬下》:「故凡大國之所以不攻小國者,積委多,城郭修,上下調和。」
比肩繼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辱了齊國,堅決不走小門進去。他面對這種情形也不發怒,只說:「出使狗國自然從狗門進入,但出使楚國這樣的大國,不應該走小門吧?」接待人員聽了馬上開大門讓晏嬰進去。到了楚王面前,楚王見到晏嬰這樣短小,不禁問他說:「齊國難道沒人了嗎?只能派你來。」晏嬰說:「齊國人口眾多,怎麼會沒人呢?」楚王又問:「那為何要派你來?」晏嬰說:「齊國任命使節都是看那國國君是否賢德,賢使就會被派到有賢君的國家,不肖使節就會被派到不肖的國家。齊國就屬我最不肖,所以被派來楚國。」這個故事表現出晏嬰人小志高的氣魄,運用他超人的智慧,反擊別人給他的汙辱。典源文章中晏嬰連續使用「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三個意象形容齊國人口眾多...
包藏禍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藏詭計,圖謀害人。《左傳.昭公元年》:「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己,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唐.駱賓王.代李敬業討武氏檄:「猶復包藏禍心,竊窺神器。」也作「苞藏禍心」。
各自為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山》。 (2) 華元:春秋時宋人,生卒年不詳。歷事文、共、平三君,共四十年。因見國家處於楚、晉兩大國間,飽受戰爭之苦,倡和平運動,使兩國結盟於宋,為春秋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弭兵之約。 (3) 食:音ㄙˋ,拿食物給人吃。 (4) 羊斟:春秋時宋國人,生卒年不詳。宋師華元之御者,因華元殺羊不與,及戰,驅車直入鄭師,致華元被俘。 (5) 與:音ㄩˋ,在其中。 (6) 疇昔:昔日、從前。〔參考資料〕 《詩經.小雅.節南山》不弔昊天,亂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寧。憂心如酲,誰秉國成?不自為政,卒勞百姓。
畏首畏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見于君。夷與孤之二三臣相及於絳,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今大國曰:『爾未逞1>吾志。』敝邑有亡2>,無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又曰:『鹿死不擇音3>。』小國之事4>大國也,德,則5>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6>,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 〔注解〕 (1) 逞:滿足。 (2) 亡:音ㄨㄤˊ,滅亡。 (3) 鹿死不擇音:此句指鄭國如果再受晉國威逼,也許會投靠別國。就像被獵人追趕著的鹿一樣,為了活命,匆忙中就不選擇庇護之所。音,通「蔭」。 (4) 事:侍奉。 (5) 則:效法。 (6) 鋌而走險:在窮途末路...
尊王攘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緊控制,以增強本身實力,顯然遠離封建精神。霸主以及一些強大的諸侯日益擴張,小國國力不斷減弱,甚至為大國併減。強凌弱,眾暴寡的現象,多少標示著封建體制的崩壞以是大局所趨,難以挽回了。 攘夷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是齊桓公,他得到管仲的輔佐,建立霸業,其中以「攘夷」最有意義。「夷」代表戎、狄、蠻、夷,泛指文化水準低淺,生活狀態落後的人們。他們散居在諸侯各國附近尚未開發的地區,對於封建各國都是嚴重威脅。夷狄之中,又以地處荊蠻的楚力量最強。楚人起於南方,活動於苗蠻文化與中原文化交匯的地區,他們保存本土優點,吸收先進文化,國勢日強,...
布衣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平民之間相互的交往。《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