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2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有目共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有眼共見注音︰|ㄡˇ |ㄢˇ ㄍㄨㄥˋ ㄐ|ㄢˋ漢語拼音︰yǒu yǎn gòng jiàn釋義︰即「有目共睹」。見「有目共睹」條。 01.宋.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今數千里無麥,去將安往?但恐良民舉為盜矣!且天上無雨,地下無麥,有眼者共見,有耳者共聞,決非欺罔朝廷,豈可坐觀不放?」 參考詞語︰有目咸睹注音︰|ㄡˇ ㄇㄨˋ ㄒ|ㄢˊ ㄉㄨˇ漢語拼音︰yǒu mù xián dǔ釋義︰猶「有目共睹」。見「有目共睹」條。 01.宋.劉克莊〈御制二銘跋〉:「乃正元日,渙發王言,奎璧之光,爛然下燭,薄海內外,有目咸睹,謂我祖宗以仁立國,以禮義廉恥待士。」 參考詞語︰有目共見注音︰|...
一視同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學家韓愈崇尚儒家「仁愛」學說,他在〈原人〉一文裡論述到世間分天、地、人三個部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天上有日月星辰,地上有草木山川,人間有夷狄禽獸。天為日月星辰的主人,地為草木山川的主人,而人則為夷狄禽獸的主人。人既為夷狄禽獸之主,就必須廣施仁道,不分種類、不分遠近,才不失為夷狄禽獸之主。所以聖人看待夷狄禽獸都是同等的,一樣施與仁愛。「一視同仁」就是從文中「聖人一視而同仁」一句摘錄而成的成語,後用於指平等待人,不分親疏厚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玉上的斑點。如:「白璧無瑕」、「瑕不掩瑜」。《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璧有瑕,請指示王。」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玩冰壺瀲灩天上下,似一片碧玉無瑕。」
落花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流水落花注音︰ㄌ|ㄡˊ ㄕㄨㄟˇ ㄌㄨㄛˋ ㄏㄨㄚ漢語拼音︰liú shuǐ luò huā釋義︰即「落花流水」。見「落花流水」條。 01.五代十國南唐.後主〈浪淘沙.簾外雨潺潺〉詞:「獨自莫憑欄,無限關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歸去也,天上人間。」 02.《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一時流水落花,悠然而去。」 參考詞語︰水流花落注音︰ㄕㄨㄟˇ ㄌ|ㄡˊ ㄏㄨㄚ ㄌㄨㄛˋ漢語拼音︰shuǐ liú huā luò釋義︰即「落花流水」。見「落花流水」條。 01.唐.溫庭筠〈宿城南亡友別墅〉詩:「水流花落歎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還似昔年殘夢裡,透簾斜月獨聞鶯。」
國色天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文宗時,程修己因為擅長畫畫應詔進宮。當時恰好是春末時節,文宗和楊妃在內殿觀賞牡丹花。由於文宗相當喜愛詩,就問程修己說:「現在京城裡傳唱的牡丹詩誰的最好?」程修己回答是中書舍人李正封的〈牡丹〉詩:「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兩句最好。李正封的詩中用「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香味就像天上傳來的,以「國色」比喻牡丹花色,如喝醉酒時雙頰飛紅的嬌豔情態。後人就以「國色天香」作為牡丹的別稱。後來「國色天香」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牡丹花濃郁的香味和嬌豔的姿態。後亦用以形容容貌美麗、姿態曼妙的女子。
痛心疾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告我。楚2>人惡3>君之二三其德4>也,亦來告我,曰:『秦5>背令狐之盟6>,而來求盟於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7>、楚三王8>,曰:「余雖與晉出入9>,余唯利是視10>。」不穀11>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12>。』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13>寡人14>。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15>。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願也。其承寧諸侯以退,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秦桓公既與晉厲公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與楚,欲道以伐晉,諸侯是以睦於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詩經.小雅.小弁》。 (2) 楚:周成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什麼。如:「何故」、「何時」。《論語.述而》:「伯夷叔齊何人也?」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一心一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準則。〔參考資料〕 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據《全唐詩.卷七七.駱賓王》引)寄語天上弄機人,寄語河邊值查客。乍可匆匆共百年,誰使遙遙期七夕。想知人意自相尋,果得深心共一心。一心一意無窮已,投漆投膠非足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2.量詞:(1)計算時間分段的單位。如:「今天上了三節課。」(2)計算車廂數目的單位。如:「這列火車有十二節車廂。」(3)計算文章或樂曲段落的單位。如:「本文共分三章節。」、「這首曲子一共有三十六節。」
武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二張,逼武則天退位,李顯重新即位,給武則天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後人因而稱她為「武則天」。其於同年十一月去世。 童年武則天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在唐的首都長安出生,故鄉在山西文水。父親武士原來是一個木材商人,隋朝末年參加了李淵在太原的起兵,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武德中,官至正三品的工部尚書,封應國公。母親楊氏是隋朝宰相楊達的女兒。在武則天出生後的兩三年中,武士先後擔任揚州長史和豫州都督,時間都不長。唐太宗貞觀元年(627)至五年(631),武士擔任利州都督,武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