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4.12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事在人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越王句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回國後任用文種、范蠡為相,臥薪嘗膽,立志復仇,一雪亡國的恥辱。范蠡替他找來一位擅長射箭的楚國人,名叫陳音。越王聽完陳音解說關於射箭的道理後很滿意,希望陳音能把這番道理傳授給越國士兵。陳音回答說:「道理是天生的,不是人人能懂的;但事情的成功與否卻決定於人。只要用心學習,沒有學不好的。」後來「事在人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事情的成功與否決定於人的努力。
三頭六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元.無名氏《馬陵道》第四折:「總便有三頭六臂天生別,到其間那裡好藏遮。」
盧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 基本主張盧梭以為人是天生自由的,但卻到處落入人為鎖鍊之中(非從自然而來的事物,都是好的,一經人手,權變壞了)。主張返回自然,倡導兒童本位的教育思想,一切的教育設施及活動均應順應自然,以充分發展而同的能力。二、 教育主張(1) 以兒童為教育的中心:重視兒童的性向、興趣和能力。過去的教育,是以教材、成人為中心,而忽視兒童的學習能力和興趣,視兒童為具體而微的成人,所以應以成人所應當具有的知識和技能來傳授給兒童,而不問兒童是否了解,是否能夠實行。(2) 重視兒童身體的活動:傳統教育,認為身體的活動會妨礙心靈發展,故加以抑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定、肯定。如:「未必」、「務必」、「言必信,行必果。」《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唐.李白〈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揮金如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8.《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難道何玉鳳天生便是那等專講蹲蹤拳腳、飛彈單刀、殺人如麻、揮金如土的不成?」
發聾振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聵,天生耳聾。發聾振聵指聲音大得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以言論喚醒糊塗麻木的人。《清史稿.卷三七八.黃爵滋傳》:「雖頑愚沉溺之久,自足以發聾振聵。」也作「振聾發聵」。
天造地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然所成就的事物。《西遊記》第一回:「沒水!沒水!原來是一座鐵板橋。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形容人或事物彼此配合得自然得體,渾然天成。《孽海花》第七回:「怎麼這個天造地設、門當戶對的女貌郎才,你們倒想不到?」也作「天授地設」、「天生地設」。
禁不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承受不起。《紅樓夢》第二八回:「寶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內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點兒風寒。』」也作「禁不起」。
三言兩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醒世恆言.卷九.陳多壽生死夫妻》:「卻說那女兒雖然不讀詩書,卻也天生志氣。多時聽得母親三言兩語,絮絮聒聒,已自心慵意懶。」
顏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噫,傷痛之聲。天喪予,即是天喪亡我。傷痛之極,所以連說兩句。孔子嘗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又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來此世間,是由天命以自堯舜至周文的道統,教育人民。在其三千弟子中,顏子最能了解孔子之道,他聽孔子與言終日,不違如愚。他在孔子的心中,是道統的繼承人,是聖教的輔佐者。顏子一死,孔子遽失輔佐,道統無人繼承,天下蒼生將如之何。因此,有天亡我的感受,所以發出如此悲痛的歎息。*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