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7.25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立地書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人吳時,為文敏捷,當時的人稱他為「立地書廚」。見《宋史.卷三四七.列傳.吳時》。比喻學問淵博的人。
無微不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微不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無微不至」典源作「靡微不周」。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從小聰明伶俐,十五歲就嶄露不凡的才華,後來考中進士,一直在朝廷內擔任要職。了翁為官盡忠職守,加上學問淵博,因此聲望極高,深受寧宗、理宗兩位皇帝的重用。理宗時被任命為禮部尚書,時而上書皇帝力陳時弊。理宗相當信任他,時常與他討論國事,徵詢他的意見。如此引起其他大臣的妒忌,合謀排擠他,讓他不安於位。於是向皇帝上書說朝中大臣只有魏了翁了解軍事,建議他去督視京湖軍馬,並授予江、淮二府督府之職務。此事引起舉朝震驚,眾臣認為這項派任不合規定,紛紛上書阻止,還有其他身分符合的大臣爭取這項任務。當時邊塞有敵軍來...
靡微不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微不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無微不至」典源作「靡微不周」。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從小聰明伶俐,十五歲就嶄露不凡的才華,後來考中進士,一直在朝廷內擔任要職。了翁為官盡忠職守,加上學問淵博,因此聲望極高,深受寧宗、理宗兩位皇帝的重用。理宗時被任命為禮部尚書,時而上書皇帝力陳時弊。理宗相當信任他,時常與他討論國事,徵詢他的意見。如此引起其他大臣的妒忌,合謀排擠他,讓他不安於位。於是向皇帝上書說朝中大臣只有魏了翁了解軍事,建議他去督視京湖軍馬,並授予江、淮二府督府之職務。此事引起舉朝震驚,眾臣認為這項派任不合規定,紛紛上書阻止,還有其他身分符合的大臣爭取這項任務。當時邊塞有敵軍來...
通今博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博古通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見識廣大的意思,一個人如果對於古今之事都能通曉,學問自然十分淵博。《孔子家語.卷三.觀周》中記載著孔子曾對弟子南宮敬叔稱讚老子,說老子的學問淵博,通曉古今,又明白禮樂的源流演變,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便要弟子駕車,前往拜訪老子,向他請教禮樂之事。後來「博古通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學問淵博,通曉古今。
後來之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後起之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王忱是東晉的才子,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很有文名,曾當過荊州刺史、建武將軍。他的舅父范甯是當時有名的學者,經常會有一些知名人士前來拜訪他。有一次王忱到范甯家中拜訪,正好有一個叫張玄的人也來拜訪范甯,張玄的學問淵博,也是當時一個有名望的學者。范甯認為他們兩人都是一時俊彥,想介紹他們認識,就請他們彼此交談。張玄覺得自己年紀稍長,就沒有先向王忱開口。結果王忱見張玄不願先開口,自己也不說話。兩人沈默地對坐了很久,最後張玄很失望地離去。范甯見到這種情形,便問王忱說︰「張玄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你怎麼不跟他聊聊呢?」王忱回答道:「如果他真的想要認識我,可以先開口跟我說...
書讀五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學富五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惠施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主張任何事物都要循名責實,是名家的代表。名家事事計較邏輯的態度和主張超脫逍遙的莊子有頗大的出入,所以莊子常藉惠施來作反面的例子。莊子說惠施讀過的書雖可以裝五輛車之多,學問淵博,知識豐富。但也弄得思想龐雜,說的道理並不適切。後來,「學富五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書讀很多,學識廣博。古人以簡牘寫書,能裝滿五輛車,數量確實不少,但這裡的五車未必實指,只是用來喻指書的數量很多的意思。
博學宏辭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科舉考試制科。唐開元十九年開博學宏辭科,用來選拔學問淵博、文詞卓越的人。宋南渡後,亦設有此科。至清乾隆時,因避帝諱(乾隆名宏),改稱為「博學鴻辭科」。《文獻通考.卷三三.選舉考六》:「博學宏辭科:紹興三年立此科。凡十二題,制、誥、詔、表、露布、檄、箴、銘、記、贊、頌、序,於內雜出六題,分為三場,每場一古一今。試人先投所業三卷,朝廷降付學士院,考其能者召試。」也作「博學宏詞」、「博學宏詞科」。
碩學通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問淵博又能融會貫通的人。
有名亡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叔向:羊舌肸(ㄒ|ˋ),字叔向,春秋時晉國人,生卒年不詳。食邑在楊,或稱楊肸。羊舌職之次子。學問淵博,善於辭令。晉平公二十二年,曾致書鄭子產,反對鑄刑書。 (3) 韓宣子:春秋晉國人,生卒年不詳。韓獻子之子,晉國六卿之一。 (4) 從二三子:跟隨諸卿贈送財物。二三子,指晉諸卿。〔參考資料〕 《管子.明法解》明主在上位,則竟內之眾盡力以奉其主,百官分職致治,以安國家。亂主則不然,雖有勇力之士,大臣私之,而非以奉其主也;雖有聖智之士,大臣私之,非以治其國也。故屬數雖眾,不得進也;百官雖具,不得制也。如此者,有人主之名而無其實,故〈明法〉曰:「屬數雖眾,非以尊君也;百官雖具,非以任國也。...
拾人牙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拾人牙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晉朝的韓康伯從小就聰明懂事,很得舅舅殷浩的疼愛,《晉書.卷七五.韓伯列傳》就記載了一段殷浩稱讚韓康伯的話:「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意思是說韓康伯雖年輕,卻自視甚高,果然是同輩中最為出色的。殷浩就像一般的長輩,除了愛護康伯之外,同時也期望他不要仗著聰明就驕傲自大。有一次他看到康伯在言談間流露出一副學問淵博的樣子,就說:「康伯自以為學問淵博,其實連我言談中的智慧都未嘗得到。」殷浩對《老子》、《周易》頗有研究,是當時候的清談名家。對後生晚輩的狂妄甚不以為然。後來「拾人牙慧」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