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3.79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了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平息、了結。如:「花錢了事」。《官場現形記》第四四回:「十三個半月工錢,只付三個月,你同我了事,我卻不同你干休。」
勸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阻別人不要爭吵或打架。[例]父親出面勸架後,才使這場紛爭平息
謀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謀反叛。《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李傕謀反,從之者即為賊黨,後患不淺。」《紅樓夢》第六八回:「便告我們家謀反也沒事的。不過是借他一鬧,大家沒臉;若告大了,我這裡自然能彀平息的。」
西安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政治,三分軍事」圍剿共匪。剿共期間,少數野心軍人政客竟然企圖分化與割據。幸虧中央應變得宜,都能快速平息事變。然正值中共流竄陝北,政府全面復興建設時,竟又發生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民國二十三年,江西共軍在國軍第五次圍剿的強大壓力下,流竄陝北,之後為了苟延殘喘,乃運用統戰謀略,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當時國民政府為了應付西北形勢的需要,特別任命由西北剿匪總司令蔣委員長,副總司令張學良,及第十七路總指揮楊虎城,共同擔任剿共任務。不料張學良對共黨認識不清,部下將領又多受中共蠱惑。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排難解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除困難、解決憂愁。如:「他為人熱心,常幫人排難解憂。」
撩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掀動、撥動。如:「窗外皎潔的月色,撩動我長壓心中的鄉愁,久久無法平息。」
弭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息戰爭。《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人曰弭兵,而我弗許。」明.錢嶫〈憫黎詠〉詩六首之六:「息火當息薪,弭兵當弭饑。」
疾足先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有不甘,才暗中聯絡另一大將陳豨(ㄒㄧ),準備謀反。然而當時劉邦的勢力已經成熟,接到密報後便親自帶兵平息了這場叛變。韓信被殺前,無限懊悔,他嘆息著說:「我真恨自己當初不採用蒯通的計謀。」劉邦得知此言,便派人把蒯通抓來,想殺了他,蒯通爭辯說:「秦失去了政權,各路豪傑群起而爭之,才能高、動作快的自然就能爭得天下。現在精銳盡出,每個人都想要稱王,難不成您要把這些人全都殺了?況且當時韓信是我的主人,盡忠於主,本理所當然,我又有什麼錯呢?」劉邦聽了這番話,想想也不無道理,於是便放了他。蒯通對劉邦所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捷足先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動最快者...
二二八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串官民對立與省籍衝突的事件,並蔓延到全省各地。當時掌權的陳儀、柯遠芬、彭孟緝等人處置失當,在動亂大致平息的情況下,在各地展開「清鄉」,大肆株連,逮捕無辜。又不經公開審判,逮捕處決民眾,其中有許多是臺籍菁英與知識份子。 結果二二八事件不僅使台灣本地的菁英受到殘酷的打擊,也讓本地人對國民黨的統治懷恨在心。少數的統治階層被簡單地等同於外省人,為日後的族群對立、省籍矛盾埋下苗根。一直到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有政府興建的「二二八紀念碑」在台北新公園落成,總統李登輝以國家元首的身分,公開道歉,希望人民能由此走出歷史的悲情,長達半個...
暴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暴力、違法的行動所製造的動亂。[例]經過協商談判,這場暴亂終於平息下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