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止渴飲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飲鴆止渴」之典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霍諝》霍諝字叔智,魏郡鄴人也。少為諸生明經。有人誣諝舅宋光於大將軍梁商者,以為妄刊章文,坐繫洛陽詔獄,掠考困極。諝時年十五,奏記於商曰:「…… 光1>衣冠子孫2>,徑路平易3>,位極州郡,日望徵辟4>,亦無瑕穢纖介之累5>,無故刊定詔書,欲以何名?就有所疑,當求其便安,豈有觸冒死禍,以解細微?譬猶療飢於附子6>,止渴於酖毒7>,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為哉!」 〔注解〕 (1) 光:宋光,東漢時人,生卒年不詳。霍諝之舅。 (2) 衣冠子孫:官宦之家的後代。 (3) 徑路平易:仕途平穩順利。 (4) 徵辟:...
酣鴆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飲鴆止渴」之典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霍諝》霍諝字叔智,魏郡鄴人也。少為諸生明經。有人誣諝舅宋光於大將軍梁商者,以為妄刊章文,坐繫洛陽詔獄,掠考困極。諝時年十五,奏記於商曰:「…… 光1>衣冠子孫2>,徑路平易3>,位極州郡,日望徵辟4>,亦無瑕穢纖介之累5>,無故刊定詔書,欲以何名?就有所疑,當求其便安,豈有觸冒死禍,以解細微?譬猶療飢於附子6>,止渴於酖毒7>,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為哉!」 〔注解〕 (1) 光:宋光,東漢時人,生卒年不詳。霍諝之舅。 (2) 衣冠子孫:官宦之家的後代。 (3) 徑路平易:仕途平穩順利。 (4) 徵辟:...
就熟駕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文運動蔚為風潮。除了在文體、思想方面的改革與貢獻,韓愈的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變,不但立論鮮明,語言平易,且取譬新穎,雖用古人的思想卻不引經據典,為古文創作另闢了一條新的途徑。處士石洪是韓愈的好友,他於元和五年,赴任河陽節度使烏公參謀,臨行前他擺設宴席於上東門外,與朋友們餞別。韓愈也參加了這次的宴會,並為了送別友人作了序。韓愈在文中寫道:「與處士談論古今的道理,就好像以四匹馬共拉一輛輕便的車,走在熟悉的道路上,並且有造父、王良等技術高明的御者來駕馭馬匹。」把石洪高才碩學的長處形容得十分貼切,而且生動活現。後來「輕車熟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事情很熟悉,做起來很輕鬆。
辭嚴義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正辭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歐陽修,字扑籜,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北宋盧陵人。為文造語平易而情韻綿邈,詩詞清新婉約,為一代文宗。這是歐陽修在讀到張續和李常的文章後,寫下感想贈與石介的一首詩。詩中提到張續和李常,就像是未經琢磨的玉石,可說是天下的瑰寶。他們的文章嚴正有力,義理充分,詞語質樸而不鄙俗;雖古雅的風味淡了些,但文字精純而不雜。後來「義正辭嚴」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辭嚴意正」演變而出,用來指義理正當,措詞嚴厲。
化雨春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合草木生長的雨水及和風。比喻和藹平易的教育。參見「春風化雨」條。如:「我們在師長的化雨春風中,愉快的度過四年大學生活。」
詞嚴義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正辭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歐陽修,字扑籜,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北宋盧陵人。為文造語平易而情韻綿邈,詩詞清新婉約,為一代文宗。這是歐陽修在讀到張續和李常的文章後,寫下感想贈與石介的一首詩。詩中提到張續和李常,就像是未經琢磨的玉石,可說是天下的瑰寶。他們的文章嚴正有力,義理充分,詞語質樸而不鄙俗;雖古雅的風味淡了些,但文字精純而不雜。後來「義正辭嚴」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辭嚴意正」演變而出,用來指義理正當,措詞嚴厲。
林德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派來臥底的〉《成人童詩》是林德俊的第一本詩集。他自稱是「從夢中醒來而後成為詩人,追求一種簡單而深刻、平易而不凡的詩風,立志作一個呆板城市的塗鴉混混、秩序世界的不良少年。」這樣的一段話剛好可以說明為什麼詩集要叫做《成人童詩》?從夢中醒來的人,理應是一個成熟的理性人,此之謂「成人」;是成人卻要追求簡單而深刻、平易而不凡--這是保有「童」心的人;還要立志作呆板城市的塗鴉混混、秩序世界的不良少年--違抗秩序,另造世界,這是擁有「詩心的人,如是,成就了這一本...
簡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平易。《晏子春秋.內篇.諫上》:「及其衰也,行安簡易,身安逸樂。」《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向為人簡易無威儀,廉靖樂道。」
愷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樂平易。《左傳.僖公十二年》:「愷悌君子,神所勞矣。」唐.李嶠〈上雍州高長史書〉:「愷悌之慈允洽,敷腴之好不忘。」
劉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楨(?-217年),字公幹,東平(今屬山東)人。東漢時期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生平建安年間,劉楨被曹操召為丞相掾屬。與曹丕兄弟頗有往來。後因在曹丕席上偷看了甄氏,曹操以不敬之罪勞役,後又免罪署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陳琳、徐幹、應瑒同染疾亡。 著作詩作傳世不多,今存詩十五首,《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傳世有《劉公幹集》。 評價曹丕稱讚他「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又與吳質書》),平易通俗,長於比興。劉楨創作的弱點是辭藻不夠豐富,所以鍾嶸在《詩品》說他「氣過其文,雕潤恨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