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千金敝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酸。在一般人家裡儘管是殘破不堪的掃帚,也會當作價值千金的寶物來珍惜!何況他們都是我大漢的子民,你怎麼忍心這麼做?古籍中也記載:春秋時人秦西巴,因為不忍心看母鹿傷心,於是偷偷放走主人獵得的小鹿,結果主人知道後很生氣的把他趕走;戰國魏將樂羊攻打中山國時,正好他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君就殺了他兒子並做成肉羹送給他,為了向魏文侯表示自己的忠心,他吃下肉羹。由這二個故事來看,誰比較仁慈呢?如果放縱兵士胡作非為,那就失去斬殺將領撫慰百姓的仁義之心了。」後來「敝帚自珍」這句成語,就從劉禹話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東西雖不好,卻因為是自己所擁有,故非常珍視。
銘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是他們,並沒有什麼區別,如今民眾因為我的緣故去打仗,要我犧牲別人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實在不忍心。」於是就帶領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來歸附他。因此古公就變革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把民眾分成幾個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以辦理事務。人民譜歌作樂,以歌頌他的功德。後來「歌功頌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歌頌功績和恩德。
下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得、忍心。元.白樸《梧桐雨》第三折:「怎生般愛他看待他,忍下的教橫拖在馬嵬坡下。」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孩兒,怎下的閃了俺也。」也作「下得」。
掛肚牽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思念深切。如:「這麼晚了還不回家,你忍心讓父母在家中掛肚牽腸嗎?」也作「割肚牽腸」。
手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心下手或因慌亂而出手不夠迅速狠重。如:「他一時手軟,只好收回鞭子。」
下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得、忍心。宋.袁去華〈金蕉葉.行恩坐憶〉詞:「不覺長吁嘆息,便直恁下得!」《董西廂》卷五:「細覷了,這病體,好不忘,怎下得!多應是為我後恁地細思憶。」也作「下的」。
齊王捨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宣王看見一隻用來祭祀的牛從堂前經過,正恐懼發抖,齊王不忍心,便叫人放了牠。典出《孟子.梁惠王上》。後用以比喻在上位者悲憫愛護天下百姓。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殷帝去網,庶踵前修;齊王捨牛,實符本志。」
殺妻求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吳起娶齊女為妻,而齊人攻魯,魯欲以起為將,起為明不事齊之心而殺妻。典出《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後以殺妻求將比喻為求功名利祿而忍心害理。《晉書.卷四八.段灼傳》:「吳起貪官,母死不歸,殺妻求將,不孝之甚。」
不忍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心說。《三國演義》第四回:「卓賊欺天廢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聽聞,豈報國效忠之臣哉?」
花燭夫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正式配偶。如:「她是我的花燭夫妻,怎麼忍心和她離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