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4.1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永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夜。《文選.謝靈運.擬鄴中集詩.徐幹詩》:「行觴奏悲歌,永夜繫白日。」
京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都所在,為文物、人才匯集的地區,故稱為「京華」。《文選.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一》:「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遯棲。」清.陳維崧〈賀新郎.擲帽悲歌發〉詞:「我在京華淪落久,恨吳鹽只點離人髮。」
同床各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哉!亮又自不會吟得,使此耿耿者無以自發。秘書高情傑句橫出一世,為亮作兩吟:其一為和平之音,其一為悲歌慷慨之音。使坐此屋而歌以自適,亦如常對晤也。去僕已別賚五日糧,令在彼候五七日不妨,千萬便為一作,至懇至懇!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古尊宿語錄.卷三三.舒州龍門佛眼和尚》。 (2) 周公:姓姬名旦(?∼西元前1105),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 (3) 孔明: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
遏斷行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響遏行雲」之典源,提供參考。 《列子.湯問》薛譚1>學謳2>於秦青3>,未窮青之技,自謂盡4>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5>於郊衢6>,撫節7>悲歌,聲振林木,響遏8>行雲9>。薛譚乃謝10>求反11>,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注解〕 (1) 薛譚:秦國善歌者。 (2) 謳:音ㄡ,歌唱。 (3) 秦青...
停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秦青唱起悲歌,歌聲振動林木,音響使行雲駐足傾聽。典出《列子.湯問》。比喻歌聲之高亢優美。明.夏完淳〈端午賦〉:「吳姬抗腕而御橈,越女停雲而振響。」
風驚草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吹草動」之典源,提供參考。 ※敦煌變文《伍子胥變文》(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五》引)悲歌已了,由懷慷慨,北背楚關,南登吳會。屬逢天暗,雲陰靉。失路傍徨,山林摧滯。怪鳥成群,蟲狼作隊,禽號姓姓(狌狌),獸名狒狒。忽示(尔)心驚,拔劍即行。〔匣中光出,遍野精明,中有日月,北斗七星〕心雄慘烈,不懼千兵。〔平王1>捉我,事未消寧〕,儻2>被擒獲,百死無生。〔偷蹤竊道,飲氣吞聲3>,風吹草動,即便藏形〕。劍歌已了,更復前行。〔北跨廣陵,南登吳會,關津忽切,州縣嚴加,勒鋪交橫,鎮代相續。潛身避影〕,一步一前,不經旬月之間,即至吳國。一依魚人教示,披髮遂入市中,塗面上〔而行〕,獐狂大哭三聲,東...
李魁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象之書》,高雄市:大舞臺書苑。翻譯。1985年 《李魁賢詩選》,台北:新地。詩。1988年 《杜英諾悲歌》,台北:名流。翻譯。1992年 《浮名與務實》,台北:稻鄉。1975年 《國際專利制度》,台北:聯經。1987年 《猶太短篇小說精選》,台北:圓神。1984年 《發明創意三○○》,台中市:暖流。翻譯。1974年 《黑人詩選》,台中市:光啟。翻譯。1992年 《詩的反抗》,台北:新地文學。評論。1998年 《詩的紀念冊》,台北:草根。散文。1987年 《鼓聲-世界黑人詩選》,台北:名流。翻譯。1987年 《台灣詩人作品...
餘妙繞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餘音繞梁」之典源,提供參考。 《列子.湯問》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1>東之2>齊3>,匱4>糧,過雍門5>,鬻歌假食6>,既去而餘音繞梁欐7>,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注解〕 (1) 韓娥:指戰國時韓國善於歌唱的女子。 (2) 之:前往。 (3) 齊:指戰國齊國...
人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的壽命。《左傳.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晉.陸機〈短歌行〉:「置酒高堂,悲歌臨觴。人壽幾何?逝如朝霜。」
刻骨鏤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骨銘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據《全唐文.卷三四八.李白》引)白少頗周慎,忝聞義方,入暗室而無欺,屬昏行而不變。今小人履疑誤形似之跡,君侯流愷悌矜恤之恩。戢秋霜之威,布冬日之愛,睟容有穆,怒顏不彰。……白孤劍誰託,悲歌自憐。迫於悽惶,席不暇暖。寄絕國而何仰?若浮雲而無依。南徙莫從,北遊失路。遠客汝海,近還城。昨遇故人,飲以狂藥,一酌一笑,陶然樂酣。……昔徐邈緣醉而賞,魏王卻以為賢;無鹽因醜而獲,齊君待之逾厚。白妄人也,安能比之?上挂〈國風〉相鼠之譏,下懷《周易》履虎之懼。愍1>以固陋,禮而遣之,幸容甯越2>之辜3>,深荷三公4>之德。銘刻心骨,退思狂愆5...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