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礦化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將土壤中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的分解過程,主要由好氧或厭氧細菌及真菌進行。也稱為「礦物質化」、「氨化作用」。
齒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牙齒表面產生不正常硬塊沉積的現象,是由鈣鹽、食物顆粒及其他有機物等組成。也稱為「牙結石」。
人造纖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用化學方法把有機物質製成供紡織用的纖維,稱為「人造纖維」。如尼龍、聚酯等。也稱為「化學纖維」。
酸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含有醣類、醇類或油脂等有機物質受氧氣、溫度、熱、日光、細菌、酵素等作用,而呈酸味的現象。如牛乳中的乳糖受乳酸發酵菌的作用而變為乳酸。
焦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機物質碳化變焦的過程。常指煤的高溫乾餾過程。
分析化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分析物質成分的學問。包括對有機或無機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分析化學不僅對化學研究有重要的作用,與物理、生物、地質等也有密切關係,應用極其廣泛。
厭氣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在無自由氧氣分子存在的環境下才能生存的微生物。若存在於人體,會引起嚴重的感染症。現已開發出利用厭氣菌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質,做為生存、繁殖的營養,並產生沼氣能源,可用來發電。也稱為「厭氧菌」。
菌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菌菌絲與高等植物之根共生的現象。有內生菌根與外生菌根兩種情形,而使根部生活組織形態變異,形成菌根。高等植物可吸收真菌合成的物質及氮素,而菌類則從此植物的根幹吸收有機養分。
自營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物食物的來源,利用日光能,將簡單的無機物製成複雜的有機物,此種生物的生活方式,稱為「自營性」。如綠色植物利用日光、二氧化碳、水行光合作用,以製造葡萄糖。
沼澤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期積水的低窪泥濘地區,在嫌氣還原條件下和溼生植物作用下發育而成的土壤。有機物含量高,一般生長蘆葦、莎草等植物。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