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先聲奪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起了華貙的疑心。於是華貙逼問多僚此事,多僚只好說出實情。華貙氣不過,但又不忍心殺害哥哥,原本下定決心出走。沒想到,正當華貙收拾好行李要見父親最後一面時,多僚竟然阻止父親和他見面,於是華貙一怒,就殺了多僚,劫持費遂一起叛宋。宋國以大軍把華氏父子圍困了,華豋一聽說此事,便向吳國借兵前來解救。當時齊國的大夫烏枝鳴率軍助宋,宋大夫濮說:「兵書上記載:『要先事於人,必須奪其心志 ;要後事勝人,必須待其衰竭。』現在吳軍剛到,我們應該趁他們兵疲馬倦、一切尚未安置妥當時,攻其不備啊!」烏枝鳴很贊同他的話,果然搶了先機,在鴻口把吳師打...
信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決心、信心、信仰
忍氣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氣吞聲」原作「飲氣吞聲」。南北朝時,北魏將軍尒(ㄦˇ)朱榮作亂,汝南王拓跋悅遂南奔梁國,梁武帝蕭衍尊他為魏主。梁朝的文書官任孝恭替汝南王寫了一篇聲討尒朱榮的檄文,將汝南王一行人離鄉背井,客居異地,試圖反攻的決心表露無遺,內容大意是:「尒朱榮在北方擁兵自重,胡作非為,侵略我的故鄉,我只好投奔梁國。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並且派兵助我討伐逆賊。我與同伴們對家鄉的淪陷,親人的離散,感到無限的悲痛。我們強忍住這口氣,立誓報仇雪恨,將叛賊尒朱榮殲滅,復興宗族家園。」後來「忍氣吞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抗爭。
金盆洗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湖人物宣布退隱的儀式。使用金盆以示決心的堅定,故稱為「金盆洗手」。
三戶亡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國雖為暴秦所滅,但匯合楚國遺民之力,也能滅亡秦國。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比喻只要有決心,力量雖小,終會取勝。宋.蘇軾〈竹枝歌〉:「三戶亡秦信不虛,一朝兵起盡讙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藉求神占卜以解決心中疑難的方法。俗稱為「扶乩」。
貫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貫通、通徹。如:「這件任務不管遭遇任何困難,都要貫徹到底。」
琹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乎佔滿所有的時間,因此這階段的寫作,比較像是為了向母親交差,並不確定自己要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真正下定決心要創作,是在民國六十八年,琹涵弟弟考上公費留學的時候。身為老大的她,一直有著強烈的使命感,認為姊姊應該做弟妹的好榜樣,然而因家中經濟不允許她繼續唸書,她才開始認真思索:寫作是否能成為她邁向成功的另一條道路?於是她給了自己目標︰「一年創作一百篇文章!」。熱愛教書與寫作的琹涵,便在工作與生活之中堅持創作。這時琹涵三十歲,是她人生的分水嶺,因為她訂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她說:「彷彿內心有另一個沉睡的我被喚醒了,而那個我是勇敢樂...
中美建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脅,更加亟欲拉攏中國。1978年5月20日,卡特派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訪問北京,像鄧小平表示美國的決心已下,美國與中國的建交工作在秘密中進行。12月13日,鄧小平接見美國駐北京聯合處主任伍考克,表示接受美國方面關於希望和平解決台灣問題、與台灣斷交後繼續保持非官方關係。雙方建交的預備工作至此已大致完成。 中國當局對《台灣關係法》的意見中國北京當局貶抑《台灣關係法》的效力,於1982年與美國達成「817公報」,節制美國對台軍售在質與量的發展。美國雖在公報中承諾無意追求「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政策,但雷根政府透過科技轉移,...
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定奪、決議、確定、決計、決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