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53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顧炎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影響,從小喜歡讀《資治通鑒》、《史記》和孫吳兵法等書,十分關心時事。后來參加科舉,沒有考中,就幹脆下決心放棄科舉,通讀歷代歷史典籍,研究全國各地的地方志和歷代名人奏章,開始編寫一本重要的歷史地理著作《天下郡國利病書》。正當他用心治學的時候,明朝滅亡,清兵南下,江南各地人民都組織抗清斗爭,顧炎武和他的兩位好友也參加了保衛昆山的戰斗。昆山軍民跟清軍激戰二十一天后,因為兵力懸殊,終于失敗。昆山城陷落的時候,顧炎武的生母被清兵斫斷了右臂:撫養他成長的嬸母(也是他的繼母),聽到清兵攻破常熟,就絕食自殺,臨死時囑咐顧炎武說:"我雖然...
寧死不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寧願犧牲生命,也不屈服。用以表示意志堅定。如:「雖然敵人武力強大,但是全國軍民抱著寧死不屈的決心,奮戰到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明決心、矢志不渝的言詞。如:「立誓」、「發誓」、「山盟海誓」。《詩經.衛風.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矢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定決心。《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但學生自想,生平雖無大德,濟弱扶傾,矢志已久。」
大謬不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是太史令司馬談之子,在父親過世後繼承父志,繼任太史令,從事編載史事兼掌天象曆法的工作。武帝天漢二年,李陵帶兵五千力戰匈奴十餘萬人,後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使得武帝大為光火,下令誅其全家。司馬遷出面為他辯護,也因而觸怒了武帝,被捕下獄並處以腐刑。出獄後轉任中書令,決心效法先賢在逆境中憤發的精神,完成太史公書,即現在的《史記》。司馬遷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寫了封信給他,告訴他賢臣應有的作為。司馬遷看了後也回信,陳述對李陵之事的觀點以及受辱的經過。並說自己一向對皇帝忠心耿耿,努力做好應盡的職責,卻發生這種「大謬不然」的事,情何以堪?決定學習屈原、左丘明、孫武等古人,發憤著書...
全軍覆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完全失敗。[例]這次國語文競賽,我校代表全軍覆沒,校長決心加強全校的語文教學。
塵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俗的關係。[例]我已決心斷絕塵緣,一心向佛。
發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下誓言,莊重地表示決心或提出保證。[例]我發誓不達目的決不放棄。
志在必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定決心取得勝利或完成理想。如:「為了洗刷去年落敗的恥辱,他今年參賽志在必得。」
信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誠心。晉.袁宏《後漢紀》卷一二:「暉聞其妻子貧窮,乃自往視,贍賑之。其子頡怪而問之,暉曰:『吾以信心也。』其信義慎終皆此類也。」
2.信任、信仰的心。唐.李德裕〈賜回鶻可汗書意〉:「吳楚水鄉,人性囂薄,信心既去,翕習至難。」《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宋金將老僧所傳金剛經卻病延年之事,說了一遍。宜春亦起信心,要丈夫教會了,夫妻同誦,到老不衰。」
3.相信願望必能實現的心理。如:「我對這次的考試有信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