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濟河焚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了河,就把所乘坐的船燒掉。比喻不留後路,抱著必死的決心,勇往直前。《左傳.文公三年》:「秦伯伐晉,濟河焚舟,取王官及郊。」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若文度來,我以偏師待之;康伯來,濟河焚舟。」
決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拿定主意。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一折:「我心決意吞併趙氏,再有苦諫的,定行斬首。」《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在轎裡一步一恨,這番決意要斷送兒子了。」也作「決心」。
先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尊稱已死的祖父。[例]我學成歸國之後,決心振興先祖未竟之業。
誓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群眾集會堅決表示完成某項重要任務的決心。[例]各界婦女團體今天集結舉行拯救雛妓的誓師大會。
不慚大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言不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大言」是指誇大不實的言論。「大言不慚」指說大話而不覺羞愧。《論語》裡記載,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孔子的意思是:一個人說大話不覺得慚愧,做起來就會變得很困難。南宋的朱熹在為這段文字作注時寫到:講大話而不知羞愧的人,心裡必定沒有決心要完成它,因此根本不會考量自己能不能做到,要他實踐諾言不是很困難嗎?後來「大言不慚」就被用來形容人說大話而不覺羞愧。
臥薪嚐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注解 臥薪:睡在柴草上。嘗膽:品嘗苦膽。=二.=釋義 春秋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決心要報仇,他為了不忘記失敗的恥辱,特地睡在柴草上,並且常常嘗苦膽,以此來激勵自己的鬥志,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後打敗了吳國。比喻發憤圖強,報仇雪恨。=三.=語源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返回)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座位),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四.=例子 中國人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一百多年,我們一定要臥薪嘗膽,成為世界強國。=五.=近義 發憤圖強 | 報仇雪恥=六.=反義 樂不思蜀
陸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矛盾尖銳、國勢危迫的時代,他懷著「鐵馬橫戈」、「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決心「掃胡塵」、「靖國難」,但在政治鬥爭中,屢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可是,他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理想。 作品及成就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詩,將近萬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還有詞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詩的成就最為顯著。前期多為愛國詩,詩風宏麗、豪邁奔放。後期多為田園詩,風格清麗、平淡自然。他的詩最鮮明的特色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詞,多數是飄逸婉麗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滿悲壯的愛國激情。...
鍾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間傳說中能驅妖逐邪的神。相傳唐明皇久病未癒,病中夢見一大鬼吃一小鬼,大鬼自稱為「鍾馗」,首應武舉未中,死後決心與明皇除盡世間妖孽。明皇醒後,病竟痊癒,於是命吳道子繪巨眼、多髯、黑衣冠的鍾馗像,貼於門上驅鬼,後流行於民間。見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五.鍾馗》。
情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人的一切嗜好、慾念。[例]她看破世間情慾決心削髮為尼。
杜秋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誦繼位為順宗,順宗因病體不支,在位僅八個月就禪位給兒子李純,是為唐憲宗。唐憲宗年輕氣盛,一登基就決心扭轉國內藩鎮割踞的離散形勢,因而採取強制手段,試圖削減節度使的權利。身為節度使的李錡為之大為不滿,依仗手中的兵力,舉兵反叛朝廷,在朝廷大軍的鎮壓下,叛亂很快平息,李錡也在戰亂中被殺。杜秋娘作為罪臣家眷被送入後宮為奴,依據她的專長,讓她仍舊充當歌舞妓。有心的秋娘趁著為唐憲宗表演的機會,再一次賣力地表演了《金縷衣》。唐憲宗李純這時倒正是青春“少年時”,曲中那種熱烈的情緒深深感染了他。再看那演唱的女子明豔而雅潔,氣韻在眾佳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