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任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無論、儘管。[例]我的心意已決,任憑你如何遊說,都不能改變我的決心
詹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金毛呼吸  在曠野,以銀光歌唱  於是,五月不眠地走路  詹冰說,這首〈五月〉的受肯定,讓他下定決心,走上寫作的旅程,更衷心信奉堀口先生的一句話:「欲寫好詩,那麼你先熱望你寫好詩吧!」並努力不懈。一九四二年與林亨泰、張彥勳、蕭金堆等發起組織「銀鈴會」,創辦《緣草》詩刊。一九四四年九月,二次大戰末期,詹冰結束了日本學業,冒著烽火乘船回台,原本只需四天的船期,卻在美軍砲火與魚雷的攻擊下,足足走了四十天,才平安抵達基隆。這段幾番死裡逃生的生死經歷,後來一一被記錄於詹冰的小說作品〈死亡航程〉中。一九四五年,詹冰與從小暗戀的女...
故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法律上指行為人認識其行為之事實,而決心使其發生,或任其發生之意思狀態。
出師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師表》分為《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兩篇,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兩次北伐(227年與228年)曹魏前,上呈給後主劉禪的奏章。《前出師表》作於建興五年(227年),收錄於《三國志》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諸葛亮北伐的決心。他在表中告誡後主要「親賢臣、遠小人」,多聽取別人的意見,為興復漢室而努力。蘇軾評《出師表》“簡而盡,直而不肆。《後出師表》作於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在文中表示為了國家,決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刻地表現了諸葛亮對國家的忠心耿耿。其中有“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經...
促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動使達到一定目的。如:「老師的一番勸勉,促使他下定決心,奮發努力。」
回頭是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所覺悟而決心改正。※語或出《朱子語類.卷五九.孟子.告子上》。後用「回頭是岸」比喻悔過自新或促人向善。 △「苦海無邊」、「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冷言冷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諷刺、譏笑的話。[例]受不了親友的冷言冷語,他終於下定決心發憤圖強,如今已成企業界名人。
濱田彌兵衛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說明,於是由新任駐台總督努易茲擔任特使,於1627年7月前往日本。濱田彌兵衛得知努易茲即將赴日,乃決心加以報復。濱田勸誘新港社的平埔族原住民理加等16人和2名漢人通事,搭船返回日本,向長崎代官末次平藏控訴荷蘭人暴行,並報告新港社的這16名原住民是「台灣代表團」,到長崎是專程前來獻台灣土地給幕府,以此來破壞努易茲的和談,終使努易茲的和談完全失敗。事後努易茲深懷在心,對其憤恨。1628年5月27日,末次再以濱田為船長,派遣兩艘船來大員。該船除了載有理家等16名原住民回台外,並在有許多火藥、武器,遭荷蘭總督努易茲臨檢查獲,努...
顯而易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楚明白且容易看出來。[例]從這種日夜苦練的情形來看,他想要贏得比賽的決心,顯而易見。
激將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反話刺激對方,使人下決心做某事的方法。《三國演義》第七○回:「請將須行激將法,少年不若老年人。」《西遊記》第七六回:「三魔見老魔怪他,他又作個激將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