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詞嚴義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先生私褚橐。先生示我何矜誇,手攜文編謂新作。得之數日未暇讀,意欲百事先屏卻。夜歸獨坐南窗下,寒燭青如熠爚。病眸昏澀乍開緘,燦若月星明錯落。辭嚴意正質非俚1>,古味雖淡醇2>不薄。千年佛老賊中國,禍福依憑群黨惡。拔根掘窟期必盡,有勇無前力何犖。乃知二子果可用,非獨詞堅由志確。朝廷清明天子聖,陽德彙進群陰剝。大烹養賢有列鼎,豈久師門共藜藿。予慚職諫未能薦,有酒且慰先生酌。 〔注解〕 (1) 俚:鄙俗。 (2) 醇:音ㄔㄨㄣˊ,精純。
煽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煽動鼓惑。《水滸傳》第一回:「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良好,故意安排這等去處。」《三國演義》第二九回:「狂道怎敢煽惑人心!」也作「扇惑」。
捧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事家。淮陰人。年輕時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後助漢高祖伐魏、舉趙、降燕、破齊,封為齊王,後徙封楚王,高祖欋背叛,偽作雲夢之會,擒置咸陽,降封淮陰侯,終為呂后所殺。 (2) 常山王:張耳(?∼西元前202),戰國末大梁人,與陳餘為至交好友。秦末,陳涉率兵起義,張耳、陳餘響應。從項羽入關,封張耳為常山王。後張耳、陳餘有隙,餘率兵襲耳,張耳敗走,歸劉邦,隨韓信破趙,後被立為趙王,卒謚景。 (3) 成安君:陳餘(?∼西元前204),戰國末大梁人。與張耳同為魏之名士,與張耳為至交好友。秦末,陳涉率兵起義,張耳、陳餘響應。後與張耳絕交,且率兵襲耳,自立為代王,後為韓信所殺。 (4) 刎頸之交:比喻可同...
犖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理分明的樣子。《史記.卷二七.天官書》:「越之亡,惑守斗;朝鮮之拔,星茀于河戍;兵征大宛,星茀招搖;此其犖犖大者。」
九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梵曆所稱的九星,為日曜(太陽)、月曜(太陰)、火曜(惑)、水曜(辰星)、木曜(歲星)、金曜(太白星)、土曜(鎮星)、羅睺(黃旛星)、計都(豹尾星)。梵曆以其配日,而定其日之吉凶。
集腋為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集腋成裘」。見「集腋成裘」條。01.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聊齋自誌》:「獨是子夜,燈昏欲蕊,蕭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 
五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人稱太白、歲星、辰星、惑、鎮星為「五星」。即太陽系中距地球較近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星。
鬼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夜晚時在墓地或荒野出現的淡綠色磷光。世俗迷信稱為「鬼火」。實是由磷質與空氣接觸後燃燒所呈現的微弱綠光。《楚辭.王逸.九思.哀歲》:「神光兮熲熲,鬼火兮。」宋.文天祥〈正氣歌〉:「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常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原來的軌道。《後漢書.卷三○下.襄楷傳》:「臣竊見去歲五月,惑入太微,犯帝坐,出端門,不軌常道。」
擿埴索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盲人用手杖點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漢.揚雄《法言.修身》:「魂曠枯,糟莩曠沉,擿埴索塗,冥行而已矣。」亦比喻研究學問尋找門徑。明.童軒〈答丁鳯儀書〉:「以學文之人而欲導以入海之地,譬猶適九折之坂而驅盲者先登,固將擿埴索塗,終日而不得其所向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