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00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招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收羅。如:「招攬人才」。《文選.陸機.辯亡論上》:「長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發,招攬遺老,與之述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詞。舊時計算土地面積的單位。說法不一,十二畝稱為「畹」,或三十畝稱為「畹」。《說文解字.田部》:「畹,田三十畝也。」《楚辭.屈原.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漢.王逸.注:「十二畝為畹。」
圓鑿方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方枘圓鑿」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玉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著名文學家,善於辭賦,與屈原並稱「屈宋」。關於宋玉的生平,今存甚少。依《史記.屈原列傳》末尾所記,宋玉應是屈原的後輩,曾向屈原學習,但因出身寒微,而致仕途坎坷。〈九辯〉是宋玉的優秀作品之一,王逸認為是弟子宋玉憫其師忠而遭逐,故作〈九辯〉以述其志,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愁和不滿。宋玉善於藉由描寫自然景物,來抒發自身的情感,而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在〈九辯〉中宋玉寫道:「世上難道沒有千里馬嗎?實在是因為沒有好的御者,所以才無法駕御千里馬。野鴨、野雁在水中庸碌覓食,只有鳳鳥騰空高飛。方的枘配上圓的鑿,又豈能夠相容呢!」宋玉以許多鮮明的形象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水涯、水邊。《楚辭.屈原.天問》:「出自湯谷,次于蒙汜。」漢.王逸.注:「汜,水涯也。」
劉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屈原忠信之節”而作,其中寄託了他的身世感慨。劉向校書時,輯《楚辭》十六篇,其中即有《九歎》。後由東漢王逸作注,名《楚辭章句》,是現存最早的《楚辭》傳本。劉向的文章保存下來的多是一些奏疏和校讎古書的 “敘錄”等。其著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劉向的散文,敍事簡約,娓娓動聽,論理暢達,從容不迫,在舒緩平易中表現了作者深沉懇切的感情,對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響。劉向還撰有《新序》、《說苑》和《列女傳》。前兩種是分類纂輯先秦至漢代史事,來進行封建倫理道德的說教。但如《新序》的“葉公好龍”,《說苑》的“雍門子周說 孟嘗 君...
招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楚辭》篇名。史記屈原傳以為屈原所作,王逸《楚辭章句》以為宋玉所作。招魂對象有三說:屈原招楚懷王魂、宋玉招屈原魂、屈原自招其魂。
混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濁亂的樣子。《楚辭.王逸.九思.傷時》:「時混混兮澆饡,哀當世兮莫知。」
逼人咄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師書耳。但衛隨世所學,規摹鍾繇,遂歷多載。年廿,著《詩論》、《草隸通解》,不敢上呈。衛1>有一弟子王逸少2>,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筆勢洞精3>,字體遒媚4>,師可詣晉尚書館書耳。仰憑至鑒,大不可言。弟子李氏衛和南。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王羲之〈雜帖〉。 (1) 衛:衛鑠(西元272∼349),字茂猗,東晉河東安邑人,汝陰太守李矩妻。工書法,尤擅隸書,師法鍾繇。王羲之少時曾跟他學書法。 (2) 王逸少:王羲之(西元321∼379),字逸少,王導之姪,晉臨沂人,後南遷為會稽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草隸,冠絕古今,以〈蘭亭集序〉、〈樂毅論〉等為最,後人稱為「...
王羲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唐太宗李世民讚道:「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唯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壯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唐李白有詩《王右軍》曰:「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著作唐太宗時,王羲之的書法有3000多卷,到宋太宗時只有160餘件,今天全世界存世的王羲之摹本僅有20件。快雪時晴帖 (唐代摹本,和中秋帖及伯遠帖...
九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楚辭》篇名。東漢王逸作。意在模仿〈九章〉之文,以抒悼傷屈原之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