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9.53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背本趨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是以人民為根本大端,君主為微末小節。
耍花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耍花招。指玩弄狡獪的手段。如:「每項情況務須據實以報,千萬別耍花槍!」
播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擺布、玩弄。如:「老闆一點主見也沒有,任由旁人播弄,難怪虧損累累。」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如今明皇年已昏眊。楊國忠、李林甫播弄朝政。」《隋唐演義》第八九回:「及至時運衰微,祿命將終之日,不但眾散親離,人心背叛,即魑魅魍魎也都來了,生妖作怪,播弄著你,所謂人衰鬼弄人是也。」
棄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是以人民為根本大端,君主為微末小節。
耍噱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玩弄一些手段、花樣等,以吸引他人的注意。如:「這個節目很會耍噱頭,趣味性十足,所以收視率居高不下。」
舞弄文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舞文弄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舞文弄墨」原作「舞弄文墨」。舞弄,玩弄。文墨,刑文律法。據《隋書.卷八五.王充列傳》載,隋朝兵部員外王充,擅長於向君王打小報告,又熟悉通曉法律,因而玩弄操縱法條,敗壞法紀,掌握大權後,任意賞罰。遭到反駁質難時,他仗著口齒伶俐善辯遮掩過錯,大家明明知道他是在強詞奪理,也無法使他屈服。後來「舞文弄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玩弄法條作弊,敗壞法紀。(二)文、墨,又可指文筆。所以「舞文弄墨」可用來比喻賣弄筆墨文辭。《三國演義》第四三回敘述孔明應魯肅的邀請來到柴桑郡見孫權,想說服孫權和劉備合作,共同對抗曹操的百萬大軍。在還沒見到孫權之前,先遭...
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玩賞、玩弄的人或器物。《晏子春秋.外篇.重而異者》:「君之玩物,衣以文繡;君之鳧雁,食以菽粟。」
倚翠偎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學作品中指親近狎昵女性。比喻狎妓。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晴乾了尤雲殢雨心,悔過了竊玉偷香膽,刪抹了倚翠偎紅話。」元.季子安〈粉蝶兒.這些時套〉:「想當初倚翠偎紅,我風流,他俊雅。」也作「偎紅倚翠」。
雞毛當令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箭,古時軍中主將用來發布命令的箭。雞毛當令箭比喻以假作真,玩弄權術。如:「經理不過是要他幫忙管理員工勤惰,他卻把雞毛當令箭,竟然使喚我們替他做事。」
弁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玩弄、輕視。《醉醒石》第一四回:「即如王敦、桓玄干犯名義,謀反篡位,先時戕害僚友,繼而弁髦君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