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價值澄清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的是要在學生之心中引發一些疑問,溫和地督促其檢查自己的生活、行動與概念。其特性有以下若項:1.非心理治療,不適用於有嚴重情緒困擾之學生。2.不是單一而短暫之嘗試,而是在一段時間內有計畫之連貫且是累加效果。3.不是會談,不是用來蒐集資料,而是要激發學生對自己之觀念、生活再做思考。4.不是要做連續性討論;而是要讓學生獨自思考,而不強迫學生調整自己之思路去適應教師。5.避免公式化,使用時要記住其目的而創造性的使用它。6.適用於沒有正確答案之情境。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價值澄清教學法英文關鍵字: Values Clarifica...
生活風格(life_styl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文關鍵字: life style 參考資料1. Gerald Corey (2009).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原著出版於2009)p. 1132. Alfred Adler (1976). 自卑與生活(葉頌姿譯)。台北:志文。(原著出版於1929) p.34-35
團體結束階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鐘,一般而言,治療性及諮商性團體所花於結束時間,比任務性及教育性團體皆要長。整個團體過程的結束,於心理治療團體至少2到4次,而任務及教育性團體雖然較快,但也需要於團體末期提省及說明。 (四)團體結束之個人效應團體成員在結束時會可能產生的心理情緒包括:1. 害怕:擔心未來沒人能再支持他。2. 憤怒:因為不想結束團體而生氣。3. 沮喪:希望團體更長,以使成員能在對自己的能力予以保證。 特徵團體結束的特徵有以下三大特點(黃惠惠,1993;Corey,1990)1. 情緒的波:成員可能會出現傷感、焦慮,有些則會有喜悅、等較這項情...
心理分析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分析論(The psychoanalytic approach)目錄1 前言2 諮商方法2.1 自由聯想2.2 夢的分析2.3 移情的分析與解釋2.4 抗拒的分析與解釋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前言心理分析論的主要代表人物為佛洛伊德,而此理論也是歷史上最悠久的心理治療理論,且影響為最深遠的一門學派,因此佛洛伊德的著作中夢的解析,被稱為是改變歷史的書之一。在此學派中,主張透過自我內在心靈的分析,以及觀察分析病人的問題,因而形成了臨床的理論,進而建構成人格理論以及心
破窗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儘早識別高危險份子,另外要保護守法的青少年,同時要促進居民參與維持公眾治安及協調社區內不同的團體處理治安問題。
AQ(Adversity_Quotient)逆境智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想想自己對逆境的生理和心理反應。聆聽需要耐性,人總是不願意面對不如意的事情,更不願意面對自己。心理治療師羅伯.麥當勞有一句說話:「一個人的困擾,總是因不能忠實地面對自己而引起的。」E=探索(Explore)事情的嚴重性往往被悲觀情緒放大,因而忽略了個人的能力。失業、失戀、失去至親等等,令人聯想到:「完了!沒救了!」AQ高的人就會探索其他的可能性,例如:失業就是創業的好時機、失戀就是學習分手的一課、至親的離世可減少他肉體承受的痛苦。A=分析(Analyze)我們必須學習如何正確檢討事件,才能對症下藥。我們要分析問題的根...
憂鬱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互造成,但不管原因如何,憂鬱症終究是一種大腦內分泌物不平街的表現,因此治療上仿似藥物為主,再補以心理治療及動用社會支持網路,協助排除外在壓力事件,通常有70一85%的憂鬱症病患,可獲得明顯改善藥物治療方面:經由科學的生物、生理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低於正常人,服用抗憂鬱劑可使神經傳導物質逐漸恢復正常濃度。使用抗憂鬱藥劑的治療一般在二至三週內就會見效,六至八週左右憂鬱症狀就可改善,症狀消除後最好持續服藥三到六個月預防復發,之後由醫師慢慢減低藥量以至於停藥,只有少數個案需要長期治療。但很多人認為長期吃藥會對肝...
晤談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焜輝/著。輔導原理與實務,2004年初版,頁217-218。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註2柯永河/著。心理治療與衛生—我在晤談椅上四十年,1993年初版,頁160-161。張老師出版社。
斯金納(B._F._Skin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之後伴隨著某種特別的結果。斯金納認為,被增強的行為會重複發生,而不被鼓勵的行為則會逐漸消失。在心理治療上的行為改變技術,就是以此理論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治療前會先選定某種行為作為「目標行為」,也就是當事人最後會經常表現的行為。在治療過程中,每逢當事人表現該項行為時就予以增強,而凡是不希望他表現的行為,就不予理會,久而久之,這項行為將會逐漸消失。這些行為改變技術,通常都被認為是有效的措施。目錄1 生平1.1 斯金納盒1.2 獎賞作為學習的動機1.3 戰鴿1.4 生活在一個計畫社會中1.5 程式學習和語言實驗室2 操作條...
個人邏輯(private_logic)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鍵字:private logic 參考資料1. Gerald Corey (2009).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原著出版於2009)p. 119-1202. Rudolf Dreikurs, Bernice Bronia Grunwald & Floy Childers Pepprr (2002). 班級經營與兒童輔導(曾端真、曾玲珉譯)。台北市:天馬文化。(原著出版於1998)p.33-36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