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76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種誌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理解力才能夠達成。而此理論通常採開放是訪談,作為蒐集資料的主要方法,而研究者必須訪談具有不同經驗的群體讓資料飽和才結束。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人種誌研究、教育人類學、參與觀察、田野研究、「交互作用」的研究、多項法英文關鍵字: ethnographic research、educational anthropology、participant observation、field research、interactive research、multimethods 參考資料吳和堂著。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2012年3月,...
課程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府政策、歷史與文化信念、霸權意識形態、各種壓力團體、教科書市場利益、教師態度等,課程教學實際上是這些群體和概念之交互作用的結果。為了解析不同類型的知識如何傳輸給不同群組的學生,以及課程如何進行組織的分層,課程社會學運用Foucault之「權力-知識」觀點進行批判。課程社會學者強調,不同型態的知識和個人在社會結構中所處的位置有關,包括性別、階級、族群等。因為統治者或具有支配權力的社會組織,運用其權力干涉學校課程內涵,使課程教學呈現某些特殊類型的知識(如白人的、漢人的、男人的、上層菁英的、西方的),並且排除其他類型的知識(如...
差序格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ies的「Gemeinschaft」和「Gesellschaft」來區別過往社會和現代社會在社區、群體間共存模式上的不同。但費孝通的著眼點不在於過往和現代的差別,而是中國傳統社會和西方現代社會的差異,因此他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團體格局」兩詞,並廣為國際社會學界所讚譽;費孝通以柴捆來形容西方社會的人際關係,他指出西方社會的構成如同柴捆,一群人因為某種特定關係組成一捆(一個團體),儘管一個人在公領域和私領域會分屬不同團體,但西方人在進行活動時會公、私兩者分明,此即「團體格局」;反觀中國人建立起自身漣漪一般的人際關係,不論...
腳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喻指個人在群體中所擁有的身分、地位。[例]工人在工廠裡面是直接從事生產的腳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食肉目犬科。亞洲野生食肉性動物,狀如犬而身瘦,口大耳小,毛色淺黃,性凶殘。為群體活動生物,常結群捕食各種獸類。
沉默螺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證明她的前提假設,即害怕孤立會促使人們發言。第二,他們認為諾爾-諾依曼並為意識到人們所在的社群和參照群體對其意見的影響,過於強調媒體的作用。沉默螺旋理論是在研究1985年聯邦德國的媒體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否適用其他媒體值得懷疑。 參考資料 Spiral of silence. (2006, May 26). In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trieved 03:00, June 17, 2006,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
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體相對於另一物體位置的變化。如:「板塊運動」、「造陸運動」。
2.指人或動物活動。如:「變形蟲是以偽足來運動及捕食。」清.徐珂《清稗類鈔.風俗類.大埔婦女之勤儉》:「今姑舉廣東大埔一邑婦女之特點言之,則因向不纏足,身體碩健,而運動自由,且無施脂粉及插花朵者。」
3.各種鍛鍊身體、增加體能、促進身體健康的活動。如:「運動選手」、「平衡木運動」。
4.社會中有目的、有組織而規模較大的群眾活動。如:「女權運動」、「白話文運動」。
5.因某種目的而奔走遊說。《文明小史》第二一回:「不過經費無多,館況是不見得很佳的,你願意謀事,我就替你去運動起來。」清.徐珂《清稗類鈔.盜賊類.陳老三劫某藩司》:「鄂人某宦川中,運動某權貴,得調江寧藩司。」
遊說他人或奔走鑽營以求達到某種目的。《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二人約定了,只待慕政回來,故意談些東洋的好處,來運動他。」
從眾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者自己原無固定意向,或者是「跟多數人在一起不會錯」的隨大流思想。「假從眾」則往往是礙於情面或者免受群體的指責和懲罰。例如有的同學不吸煙,也不想吸煙,但夥伴中許多人都抽煙,為使自己與大家協調一致也只得抽上了。這種違心的從眾現象,在學生中還是比較多的。 相關聯結[社會心理學從眾]
人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類尊嚴和人性的行為法則,促使社會成員意識到個人尊嚴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並能加強種族、族群、宗教、語言群體之間的瞭解、包容與發展。由此可知,「尊重」與「包容」是人權的基本概念與核心價值;互惠的權利與責任,則是民主法治社會中每個人所應謹守的共同契約。因此,人權教育即是尊重與包容、自由與平等、公平與正義等觀念的教導,進而促進個人權利與責任、社會責任、全球責任的理解與實踐。 課程目標人權教育課程的目標即是透過人權教育環境的營造與「經驗式」、「互動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與過程,協助學生澄清價值與觀念,尊重人性尊嚴的價值體系,並...
歡欣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的施為,對人民而言極為珍貴,所以大家「歡欣鼓舞之至」,對新任知府充滿更多的期待。「歡欣鼓舞 」用於群體,少用於個人。如清代小說《文明小史》第五四回描述秦鳳梧確定開辦煤礦公司後,便開始積極地進行一切,定出了大家的薪水,並打算從下個月一號即開始發薪,所以「大家都歡欣鼓舞起來」。這裡的「歡欣鼓舞」便是形容一群人因認為未來將大有可為,故而有振奮喜悅之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