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55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欲速不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夏是春秋時代衛國人,為孔子得意門生之一。有一次,他要到莒父這個地方擔任行政長官,臨行前,他前去請教孔子為政之道。孔子對他說:「不要一味地求快,也不要只顧眼前的小利益。一味地求快,反而無法達到目的;只顧眼前的小利,反而無法做成大事。」孔子之所以這樣說,那是因為雖然事情做得快,做得有效率是好的,但若以快為唯一目的,就難免馬虎隨便,忽略許多應有的細節,甚至可能因而出錯。如此,就必須花更多時間去補救錯誤,事情反而做不成。孔子所說的「欲速則不達」,便是這個意思。所以後來「欲速不達」就被用來表示想要求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的意思。例如宋太祖趙匡胤立國之初,所統治的地方只有黃河、淮河流域一帶,北有契丹和北漢...
博古通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見識廣大的意思,一個人如果對於古今之事都能通曉,學問自然十分淵博。《孔子家語.卷三.觀周》中記載著孔子曾對弟子南宮敬叔稱讚老子,說老子的學問淵博,通曉古今,又明白禮樂的源流演變,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便要弟子駕車,前往拜訪老子,向他請教禮樂之事。後來「博古通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學問淵博,通曉古今。
欽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敬服。《老殘遊記》第六回:「宮保愛才若渴,兄弟實在欽佩的。」《文明小史》第六○回:「老兄具這樣的法眼,欽佩得很,將來倒要時常請教請教。」
無能為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能為力」原作「無能為」。《左傳.隱公四年》記載,春秋時衛國發生弒君事件。衛莊公的庶子州吁十分受寵,又好勇鬥狠。大夫石碏(ㄑㄩㄝˋ)認為他是個危險人物,要衛莊公小心防範,但莊公不聽。後來州吁果真造反,和石碏的兒子石厚一起殺了莊公,自立為王。州吁為王後,一直不能收服民心,石厚便去請教曾任大夫的父親石碏,要如何穩定州吁的王位。石碏說:「請君王出訪外國就可以了。」石厚問要如何做,石碏又說:「目前衛國與陳國交好,出訪陳國便可。」於是石厚便隨著州吁到了陳國,石碏趕緊派使者到陳國,告知他們這二人是弒君逆賊,並說:「衛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意思是衛國弱小,我老臣年紀又大了,實在是沒有能力啊!請陳國...
和衷共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記載春秋時晉國為了報仇,號召諸侯出兵攻打秦國,途中經過涇水,沒有軍隊肯先渡河。於是晉大夫叔向就去請教魯大夫叔孫豹(諡號穆子)該怎麼辦?叔孫豹回答說他只知道吟誦《詩經.匏有苦葉》,不懂其他的事。得到提示的叔向告退後,立即召來掌管船隻和軍務的官員,說:「苦匏不可食用,只能拿來當作渡河的浮囊。而叔孫豹說他吟誦〈匏有苦葉〉,一定打算要渡河了。你們要儘快做好渡河的準備。」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和衷共濟」,用來比喻彼此同心共渡難關。
虛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納他人意見,而不自以為是。[例]能虛心請教他人,才能集思廣益,獲致成功。
言人人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五四.曹相國世家》載,漢朝初年,天下安定不久,封為齊王的劉肥正值少壯,想要大展身手有一番作為,於是相國曹參就召集地方上的長老和儒生,請教安民的方法,結果「言人人殊」,也就是每個人的見解都不同,這讓曹參很傷腦筋,不知道應該聽取哪個人的意見才好。後來「言人人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摘出,用來指對同一件事各人所言不同。
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與人交談請教中,獲益極多。如:「您的學識淵博,言論精闢,今日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學無常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學不能只有一個固定的老師,而是要多方面請教專家。指善於學習的人,知道該向不同專長的人請教不同的學問。晉.皇甫謐《高士傳.申屠蟠》:「三業先通,因博貫五經,兼明圖緯,學無常師。」
捨近求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棄近的而追求遠的。比喻人迂腐而不切實際。[例]放著學校老師不請教,偏偏去校外補習,這不是捨近求遠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