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害群之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說知道。黃帝不禁讚嘆,這個小孩不但知道具茨山,還知道大隗神的所在之處,一定不是個平凡人物,因此向他請教治理天下的道理。小童卻不願多論世事,只想自在地悠遊於天地之間。但禁不住黃帝一再地詢問,就只說:「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意思是說:治理天下和養馬沒什麼差別,就是除去對馬不好的事物而已。黃帝聽了非常佩服,叩頭拜謝,尊稱他為天師。「害馬」原指任何會傷害馬匹的事物,後來「害群之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危害大眾的人。
坐立不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坐立不安」指是一個人情緒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這個成語可能出自於北周姚僧垣的故事。姚僧垣精通醫術。大將軍、襄樂公賀蘭隆原先就有氣喘的疾病,加上身體水腫,導致呼吸急促,以致焦急、煩躁,心神不寧,坐臥不安。有人勸他服用決命大散,可是他的家人猶豫不決,於是去請教僧垣。僧垣不贊成服用決命大散,並直言如果想自行服用,就不要來問。說完就想棄之而去。但是在賀蘭隆的兒子再三懇求,僧垣開了處方,賀蘭隆服用兩劑,病就全好了。後來「坐立不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焦急、煩躁,心神不寧的樣子。出現「坐立不安」的書證如《三國演義》第二六回:「(關)公退,尋思去計,坐立不安。」
弄巧反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弄巧成拙」之典源,提供參考。 ※《五燈會元.卷三.江西馬祖道一禪師》龐居士問:「不昧本來人,請師高著眼。」師直下覷1>;士曰:「一等沒絃琴,唯師彈得妙。」師直上覷;士禮拜2>。師歸方丈3>,居士隨後。曰:「適來弄巧成拙。」又問:「如水無筋骨,能勝萬斛舟。此理如何?」師曰:「這裡無水亦無舟,說甚麼筋骨?」 〔注解〕 (1) 覷:音ㄑㄩˋ,瞇著眼注視。 (2) 禮拜:合掌叩頭表示恭敬。此指請教完畢的行禮。 (3) 方丈:僧寺住持所居之室。
聘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延聘敦請。《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囂既立,遣使聘請平陵人方望,以為軍師。」《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一切蓋造房子、聘請教習之事,無不竭盡心力。」
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尊稱他人的女兒。《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我看姐姐這等細條條的個身子,這等嬌娜娜的個模樣兒,況又是官宦人家的千金,怎生有這般的本領,倒要請教!」
平心靜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巫馬期見了十分訝異,因為他在任時,為了治理政事,可說每天都是早出晚歸,日以繼夜的工作。巫馬期向宓子賤請教,子賤回答說:「那是因為我能任用人才,你卻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廣任人才,許多人一起分擔工作,自然輕鬆悠閒得多;憑一己之力,工作全集中在一人身上,當然就會很辛苦啊!」後人評論宓子賤的作法,說他是讓自己的身體閒散,但是注意力與心思卻很集中,以平和冷靜的心情和脾氣來處理政務,其下百官自然能隨之條理分明地治事。所以,做事時一昧地埋頭苦幹,事必躬親,不如先做好全盤規畫,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完成,也就是像宓子賤「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氣」,如此才是使事情更有效率的方法。後來「平心靜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
指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輔導、領導、請教、教導、指點、指揮、指示、指引
施教因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材施教」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晚年回到了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並從事教育工作,不但開平民教育之先河,也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他有許多創新的教育觀,其中「因材施教」的主張對後世影響至鉅。例如《論語.為政》中記載了子游、子夏曾分別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給了兩人不同的答案。子游雖能奉養父母,但少了敬,所以孔子回答時,強調了「敬」的重要。子夏在侍親態度欠佳,所以孔子強調愉悅容色的重要。也就是說兩人雖然問了一樣的問題,但孔子針對個別欠缺的部分作回應,所以會有不同的答案。另外,在〈雍也〉篇中孔子直接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也說明了應依循個別的不同資...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己就是台灣的文學家。我想,他(杜正勝)對這件事情所知太少;希望他好好讀台灣文學以後,再來跟我們的所長請教。」 外部連結余光中中國當代作家口述歷史計劃,嶺南大學圖書館。余光中詩集手稿--《在冷戰年代之詩》關於台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答陳芳明先生 以上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D%99%E5%85%89%E4%B8%AD
疑難雜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種病因不明或難治的病。比喻不易理解或難以解決的問題。如:「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任何疑難雜症都可以向他請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