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南榮技術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訊工程科 。 交通資訊自行開車中山高速公路(南一高)新營交流道(鹽水)出口下道,朝復興路/172縣道行經,於信義路口向右轉,右轉至文武街,在第一個路口向右轉入朝琴路/南74鄉道,目的地將在右邊即可抵達本校正門。縱貫公路/台1線(省道),往南74鄉道前進,在第一個路口向右轉入南74鄉道,在建國路/南74鄉道處微靠右走,繼續沿著南74鄉道前進,目的地將在左邊即可抵達本校正門。搭乘台鐵「新營車站」下車→搭新營客運,往布袋港、朴子、好美里、苓仔寮、雙春班次,在「鹽水站」下車,走朝琴路/南74鄉道沿走,目的地將在右邊即可抵達本校...
天花墜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花亂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佛教傳說,佛祖講經說法時,感動了六欲諸天神,紛紛撒下各色的香花,以表讚歎。在《心地觀經.卷一.序品偈》即有記載:「六欲諸天來供養,天華亂墜遍虛空。」另外,在宋朝張敦頤的《六朝事跡編類.卷上.樓臺門第四.雨花臺》及呂祖謙的《詩律武庫.卷一○.釋學門.講經天花墜》記載一個故事:在南北朝梁武帝時,有位雲光法師,道行高妙,講經感動了上天,各色香花紛紛落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天華亂墜」,用來形容說話動聽。後世多作「天花亂墜」,改「華」為「花」,也用來形容浮華不實的言詞。
好道安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安貧樂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子》又稱《通玄真經》,為道家經典。〈上仁〉篇中有一段藉著文子與老子間的問答,以闡述道家所崇尚的自然無為。文子問:「為什麼仁義禮等法則不如道德重要呢?」老子回答道:「行仁義者,不可能將其施為廣布於天下,所以不如修道行德,順應天地間的自然法則,那麼不必有什麼作為,萬事萬物便自然合於仁義了。……真正的聖賢之人,應該順其自然,安於任何處境,即使貧困,也信守天道,不因求取額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損害了生機,當然也不會任意索求而違逆正道。」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
不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當。《逸周書.卷七.官人》:「規諫而不類,道行而不平,曰竊名者也。」
間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顏色相間的條紋布。《水滸傳》第三回:「身穿一領白紵絲兩上領戰袍,腰繫一條查五指梅紅攢線𦞂膊,青白間道行纏絞腳,襯著踏山透土多耳麻鞋。」
路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路的部分段落。如:「現在是下班時間,本市重要路段都已嚴重塞車,你最好改道行駛。」
人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形體。如:「民間故事中,道行高深的狐狸精可任意化為人形,叫人難辨真偽。」
勇退急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急流勇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代時,有一位修道之人陳希夷。一天遇到一位名叫錢若水的讀書人,覺得他仙風道骨,很適合出家修行,但不能決定是否要收為弟子,於是約他第二天再到華山來,請一名道行更高的老僧看看。錢若水依約前往,那位老僧仔細端詳他後,靜默不語,過一陣子,才用灰燼在地上寫下「做不得」三個字,然後緩緩說出一句話:「他是個能在急流中勇退的人。」老僧既然這麼說了,陳希夷就打消了留他修道的念頭。不久之後,錢若水科舉高中,做到樞密院副使,一路平步青雲,仕途順遂。但他卻在四十歲時就辭官歸隱,應驗了當年老僧的話。後來「急流勇退」被用來比喻人於得意順遂時,及時隱退。
神出鬼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可謂神出鬼沒。」這裡的「神出鬼沒」是指善於用兵。另明.沈鯨《雙珠記》第二五齣:「我想袁先生是個有道行的人,平日言語動靜,神出鬼沒,因此不敢問他詳細。」這裡的「神出鬼沒」則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出沒無常,變化莫測。
羽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士。世以道士之道行深者,身生羽翼而登仙,故名之。宋.米芾〈西園雅集圖記〉:「雄豪絕俗之資,高僧羽流之傑,卓然高致,名動四夷。」《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列位多是羽流,自然只戴板巾上船。」也稱為「羽客」、「羽士」、「羽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