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鳩摩羅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為梵語kumārajiva的音譯,義為童壽。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經家之一。父籍天竺,而鳩摩羅什則生於西域的龜茲國(今新疆庫車一帶)。七歲隨母親出家。博讀大、小乘經論,名聞西域諸國。秦弘始三年姚興派人迎入長安,翻譯佛典。共譯出《大品般若經》、《維摩詰經》、《妙法蓮華經》、《金剛經》、《大智度論》、《中論》、《百論》、《成實論》等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他的成就,不僅在於系統的介紹般若、中觀之學,在翻譯上更一改過去滯文格義的現象,辭理圓通,使中土誦習者易於接受理解,開闢後來宗派的義海。弟子多達三千人,著名者數十人,其中以僧肇、僧叡、道融、道生最著,稱「什門四聖」。著作不多且多亡佚,有《十喻詩》、《通三世論等傳世》。簡稱為「羅」、「什」。
高檯明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古時的皇與帝合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廢諡法,以世計。廢封建,行郡縣,以集權中央;統一度量衡與文字;開闢馳道,修築長城,以鞏固國防;為消除反側與箝制思想,沒收民間兵器,偶語詩書者棄市,又有焚書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於始皇三十七年,死於巡遊途中。 (6) 宮人:宮女的通稱。
文山區實踐國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校園圖片臺北市文山區實踐國小於民國62年8月成立時僅18班,校地面積僅有2,468平方公尺,78年自實踐國中撥入1,506平方公尺,後部分用地因道路開闢逕行分割,校地總面積現為17,156平方公尺。學校地址是臺北市文山區忠順街一段四號,地屬木柵段(東鄰深坑、西畔景美、南鄰新店、北界大安)之西南方,介於木新路三段與忠順街一段2條平行道路之間;座南朝北,西鄰景美女高、實踐國中;對外交通雖有臺北客運、欣欣客運,交通仍稍感不便。  文山區因地處景美溪中、上游地帶,四面環山,氣流至此處受阻,常易下雨;且因地處低窪,...
天真地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地間靈秀之氣。《西遊記》第一回:「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日精月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月的精氣、精華。《三國演義》第一○五回:「漢朝二十四帝,惟武帝享國最久,壽算極高,蓋因服天上日精月華之氣也。」《西遊記》第一回:「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
芭蕉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明吳承恩《西遊記》小說中鐵扇公主所用扇子,相傳可以煽息烈火。《西遊記》第五九回:「靈吉笑道:『那婦人喚名羅剎女,又叫做鐵扇公主。他的那芭蕉扇本是崑崙山後,自混沌開闢以來,天地產成的一個靈寶,乃太陰之精葉,故能滅火氣。』」
荒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經開墾或已經荒蕪的土地。[例]政府打算將這塊荒地開闢成新型的遊樂區,供作民眾休閒娛樂場所。
美不勝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美不勝收」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三》壬寅,余過天臺,齊侍郎召南1>亡久矣。其昆季2>延3>余小飲,捧侍郎全集,高尺許,乞作序。盡半日之暇,為之翻擷4>,見其鴻富,美不勝收。僅記其〈詠漢武〉七律一首,後四句云:「親承文、景昇平業,開闢唐、虞未有天。到底英雄晚能悔,輪臺一詔是神仙。」其兄周南、弟世南,俱以甲科作廣文,龐眉白髮,年八十餘。 〔注解〕 (1) 齊侍郎召南:齊召南(西元1703∼1768),字次風,號瓊臺,晚號息園,清浙江天臺人。乾隆初,舉鴻博,授庶吉士,累官禮部侍郎,後因事株連,削職放歸而卒。自幼聰穎,博學識廣,精史學與堪輿之學。 (2) 昆季:兄...
殺人如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位第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廢封建,行郡縣,以集權中央;統一度量衡與文字;開闢馳道,修築長城,以鞏固國防;為消除反側與箝制思想,沒收民間兵器,偶語詩書者棄市,又有焚書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始皇三十七年死於巡遊途中。 (2) 慧星:環繞太陽運行的小質量天體。主要分為彗核、彗髮和彗尾三部分。其外貌和亮度均隨著與太陽距離的遠近而發生變化。軌道是以太陽為焦點的圓錐曲線。以拋物線居多,橢圓次之,雙曲線最少。解體後轉化為小行星或流星群。中古時,彗星的出現常被視為災禍、戰爭的不祥之兆。 (3) 竟天:布滿整個天空。 (4) 六王:戰國時代的楚、齊、燕、韓...
盤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神話傳說中開天闢地的人,其後乃有三皇。《西遊記》第一回:「自從盤古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明.陸世廉《西臺記》第二齣:「且道盤古到今,是幾帝幾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