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5.0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需求時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要求產品處於工作狀態的時間。
資訊需求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使用者解決某一問題所需之資訊系統條件或能力的發展方向、目標和政策。
設計需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設計系統時,使用者希望設計者為其解決實際問題或預先設定的問題。常分有作業性需求,資訊性需求與查詢性需求等。
需求驅動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一計算之結果為另一計算所需時才執行該計算。參【資料流】(data flow)、【遲緩評估】(lazy evaluation)、【歸約;簡化】(reduction)。
人力需求推測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力需求推測法主張學校系統須依照經濟生產目標,提供需要的合格人力,或滿足經濟效率的規準,而作適度擴張。此種方法與社會需求法相反;社會需求法只求滿足個人對教育的需求,不含經濟上的「社會」涵義,而人力推測法係以滿足社會的經濟目標為鵠的,不必求其與個人的願望相一致。
  人力需求推測法之重點在於保證社會經濟獲致成長,試圖經由教育系統培植所需之人力,為一種未雨綢繆之策。從邏輯觀點言,似無懈可擊,因其具有高瞻遠矚之見,切合國家未來發展之需求。唯此法仍有若干方面值得商榷,可從理論與實際兩方面析述之。
  從理論方面言,人力需求推測法有用下三項值得考慮的問題:(1)人力推測法只要求教...
勞動力需求改變促使科教改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工商業的變化,對於工作的人力、知識、技能及態度也有不同的要求。許多過去的工作將不復存在,而新的工作將相繼產生。許多國家由農業社會發展為工業社會,再以極快的速度由工業社會發展為資訊社會的經濟,勞動力因而也不斷的在改變,如女性、移民及外籍的工作人員漸多;工作人員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也不斷的在改變。科學的及技術的知識、技能與態度愈來愈成為許多工作的必備條件。與電腦相關的概念及電腦運作過程的知識已成為多數工作者的必備條件。了解並知曉這類概念及過程的相關知能者,將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有效能的公民必須較過去具備更高程度的科學及科技的知識與技能。具備使用、分析、解讀來自媒體與各種資料...
需求規格語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以規定、驗證、撰寫需求文件,且具有特殊構造及驗證協定的一種形式語言。
社會總需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資料,與人們生活所需要的消費資料的總和。
史帝耳曼語言需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份由美國國防部所定義出來的程式語言需求文件。內容說明美國國防部所需要的程式語言要求,希望外界能夠設計出符合其需求的程式語言。
需求驅動處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當資料可用或就緒就立即處理的作業方式。如即時處理可免除儲存未處理資料的需求。參【資料驅動處理】(data-driven processing)。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