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禹餘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中藥。常呈大小圓石片或砂粒,膠附在褐鐵礦上,中間有空處,含黃色黏土,勻細清潔。產在池澤山島中的石類。相傳大禹戰勝,棄餘糧,化而為石,故有此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一○.金石部.禹餘糧》:「時珍曰:『石中有細紛如麵,故曰餘糧,俗呼為太一禹餘糧。』」
煤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煤末加水及黏土,而後搖轉或加模做成的圓球,可作燃料。
惡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顆粒膠結差之岩層,因岩層疏鬆,透水性又低,遇雨形成雨溝與蝕溝,且植生貧乏的土地,一般可分為泥岩惡地與礫岩惡地。
海岸平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岸附近的平原或海面下降所形成的地形。
凝灰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火山爆發所噴出的火山灰、火山塵等,與砂、黏土混合凝結成的岩石,多為紅褐色、黃色或灰色。
非再生資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如植物般透過快速循環過程一再生產的資源。地球上所有非再生資源都有固定儲藏量,而且其中大多數只能利用一次,如煤與石油一旦燃燒,磷肥一旦施用,黏土一旦燒成磚瓦之後,便再也不能復原,甚至連銅、鐵、鉛等金屬雖可自廢料中回收,但每次也只能回收一部分,久而久之也將消耗殆盡。
油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塑造用的材料。為人造加工而含有油質的黏土,擱放久而不乾,便於從事雕塑。
泥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刷術上為複製印版的母型。西元一八○四年由英國人史坦荷(Earl of Stanhope)伯爵所發明。作法是將黏土平塗成版,覆於活字排成的印版上,用力一壓,泥面就陷成陰文。在使用時澆鎔鉛於泥面,即成陽文鉛版。但泥版一經澆鉛,就會破碎,故只能澆鑄一次。
撥蠟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脫蠟灌鑄青銅器的方法。利用蠟的可塑性及加熱溶解的特性,先鑄造蠟塑模型,再將蠟模以黏土或沙覆蓋,製成鑄模,留下澆口及出氣孔。加熱時,蠟模熔化而流出。再將銅液注入,冷卻後,敲開鑄模,取出鑄品,加以整修,即得與蠟塑模型相同的青銅器。見宋.趙希鵠《洞天清錄.古鐘&22471_.gif;鼎器辨》。也稱為「脫蠟灌鑄法」、「脫蠟法」。
拉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瓷器製作的過程之一。將黏土去除雜質,調製成黏土團後,再用手或機器拉出所需陶瓷器的基本雛型。如:「手拉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