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聲吞氣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忍氣吞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忍氣吞聲」原作「飲氣吞聲」。南北朝時,北魏將軍尒朱榮作亂,汝南王拓跋悅遂南奔梁國,梁武帝蕭衍尊他為魏主。梁朝的文書官任孝恭替汝南王寫了一篇聲討尒朱榮的檄文,將汝南王一行人離鄉背,客居異地,試圖反攻的決心表露無遺,內容大意是:「尒朱榮在北方擁兵自重,胡作非為,侵略我的故鄉,我只好投奔梁國。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並且派兵助我討伐逆賊。我與同伴們對家鄉的淪陷,親人的離散,感到無限的悲痛。我們強忍住這口氣,立誓報仇雪恨,將叛賊尒朱榮殲滅,復興宗族家園。」後來「忍氣吞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
誤學邯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汙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汙、不廉明的官吏。《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地不鈞,穀祿不平,是故暴君汙吏必慢其經界。」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加老夫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之職,隨處審囚刷卷,體察濫官汙吏。」
人正不怕影子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只要行為端正,不怕謠傳中傷。如:「市小民的流言蜚語,有何可懼?人正不怕影子斜,任憑他們去說吧!」
汲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鑽研古籍以獲取知識。如汲水於,故稱為「汲古」。唐.韓愈〈秋懷〉詩一一首之五:「汲古得修綆,名浮猶有恥。」
鋒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銳不可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銳不可當」原作「鋒不可當」,可能是出自於《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秦末,劉邦手下大將韓信首先擊滅魏王豹,平定魏地,又活捉代國相國夏說,乘勝領兵越過太行山,對趙國發動攻擊。趙王與主帥陳餘聞訊,立即於陘口集結大軍防守。陘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其西是一條幾十公里的狹窄驛道,不利於龐大部隊的行動。趙軍只要能事先守住陘口,便可居高臨下,以逸待勞,處於優勢;反觀韓信千里行軍,軍隊體力疲乏,居於劣勢。趙軍有一名謀士李左軍向陳餘分析情勢,認為韓信在短時間屢建奇功,乘勝進攻趙國,士氣旺盛,鋒銳難以抵擋,趙軍應先避開漢軍的鋒芒,不宜正面交戰。而漢軍千里行軍,...
街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市
擊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敗、攻破。《漢書.卷三二.張耳陳餘傳》:「漢遣耳與韓信擊破趙陘,斬餘泜水上,追殺趙王歇襄國。」
邇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1)宋劉炎撰,十二卷。論述歷史人物、朋黨.田、封建等事,言詞醇正篤實而切近事理,無迂僻不情之論。(2)清錢大昭撰,六卷。蒐羅俗語俗事之見於古籍者,溯其源始演變,考訂頗詳。
問柳評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花柳營」代稱妓院等風月場所的用法,如元.喬吉〈新水令.繡閨深培養出牡丹芽套.離亭宴煞〉:「我不是琉璃底鳴蛙,我是個花柳營中慣戰馬。」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將一座花柳營,生扭做迷魂陣。」後來「尋花問柳」用來比喻狎妓的用法,或由此演變而出。「尋花問柳」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元.湯式〈沈醉東風.錦燦爛六橋畫舟〉曲:「一自蘇林葬土丘,再不見尋花問柳。」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