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657.67 ms
共 7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勾股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古代稱直角三角形為「勾股形」。其直角旁的短邊稱為「勾」,長邊稱為「股」,對著直角的邊稱為「弦」。
|
山東梆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山東一帶與河南、河北部分地區的劇種。據說是秦腔或晉劇傳入山東後所形成。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以梆子腔演唱。伴奏樂器最早使用二弦、三弦,後改用板胡、二胡。戲曲劇目有四百餘齣。
|
彈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撥動。如:「他心思不定的彈弄著琴弦。」
|
木板大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曲藝。原為流行於河北農村的鼓書,後流入北平、天津等地。早期僅演員自擊木板和書鼓演唱,後增加三弦伴奏。清末經剃寶全改革,發展成為京韻大鼓。因演唱者多帶保定、滄州口音,故也稱為「怯大鼓」。
|
京二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擦弦樂器。指京劇使用的二胡。琴筒、琴桿木製,琴筒呈六或八角形。兩軸,張絲弦兩根,琴身全長約六十五公分。京二胡和二胡的區別在於:琴筒比較小,琴筒後方沒有音窗,音色、演奏技術和手法比較接近京胡。音色圓潤渾厚,多用於京劇伴奏等。早期常用蠶絲弦,西元一九六○年代以後逐漸改用鋼弦。
|
馬頭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清初至道光年間的曲調。以三弦為主,琵琶為佐。
|
樂亭大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中葉一種起源於河北省樂亭縣的曲藝,流行於樂亭、唐山及華北地區。表演形式為一人左手擊鐵板,右手擊鼓演唱,另以三弦或四胡、笛子、二胡等樂器伴奏。分為東路和西路兩派,東路以樂亭為中心,音調高亢;西路以唐山為中心,唱腔婉轉,節奏富變化。
|
乖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執。《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作十三卦以前,民用便有個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做著那弓箭,威服乖爭。」
|
機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弓弩上鉤弦和發矢處的機件。漢.李尤〈弩銘〉:「前聖制弓,後世建弩,機牙發矢,執破醜虜。」《新唐書.卷一八九.列傳.趙犫》:「庫有巨弩,機牙壞,不能張,珝以意調治,激矢至五百步,人馬皆洞,賊畏不敢逼。」
|
巴朗孜闊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彈撥樂器。流行於新疆塔吉克族。琴身多用杏木製成,上半部細長,與琴頸相連,上面開有幾個圓形小音孔,也有將音孔拼成各式圖案的,琴箱的下半部為圓形,上蒙獸皮,琴頭部分為半圓形,向後彎曲,兩側分別設有三個弦軸,琴頸無品,並在左側設有一高音弦軸,共七條弦。全長約九十二公分,音色低厚而柔和。經改良後,為十根弦,多用於歌舞伴奏。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